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条目条目汉字词语成语
字典汉字拆分拼音笔顺五笔编码仓颉编码四角号码UNICODE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wèi

ㄨㄟˋ

部首 車

部外 11

总笔画 18

𨎥 𨊥 䡺 𫐕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F4A

左右结构

125111211121112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ldhv

jjqjm

fkcx

55077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車 部外 11总笔画 18

基本区 8F4A笔顺 125111211121112511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音韵方言字源字形网友讨论

轊 基本解释

● 轊

wèi ㄨㄟˋ


  1. 车轴头,即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筒状物:“车挂~,人驾肩。”

英语 axle-tip

【漢典】

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轊 wèi

名

古代套在车轴头的铜制圆筒 [hubcap]

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鲍照《芜城赋》

【漢典】
【酉集下】【車】 轊·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图
文

轊 《康熙字典》

【酉集下】【車】 轊·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同軎。俗作䡺。譌作𨎥。音義𠀤同。

【漢典】
【卷十四】【車】
图
文

↳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轊”字头,请参考“軎”字:)
【卷十四】【車】
《說文解字》

車軸耑也。从車,象形。杜林說。轊,軎或从彗。于濊切〖注〗徐鍇曰:“指事。”

《說文解字注》

(軎)車軸耑也。耑者,物初生之題也。因以爲凡頟之偁。車軸之末見於轂外者曰軎。軎之言遂也,出也。如鄭說,轂末小穿曰軹,而軎出於此穿外。然古說軹軎多不分。如大馭右祭㒳軹,故書軹爲𨊻。杜子春云:𨊻當作軹,軹謂㒳轊也。是非合轂末軸末爲一乎。今按少儀曰:祭左右軌。大馭曰:祭㒳軹。於事實同。少儀曰祭笵,大馭曰祭軓。范軓於聲同,本無不合。祭㒳轊,所以祭輪也。祭軓,所以祭輿也。言輪輿而全車在是矣。轂末曰軹,乃大鄭𠛝說。子春未嘗謂轂末曰軹,此注當是本作故書𨊻爲軹。杜子春云:軹當作𨊻,謂㒳轊也,或讀𨊻爲簪筓。葢㒳軎左右出轂外,如筓之出髪。然有𨮯𤛉以鍵之,又似筓之毌髪也。故其字从幵,取上平岐頭之意。若轂末之穿不可冒此名,況當杜時軹訓㒳輢,而不訓轂末小穿。㒳輢非所當祭,故易爲𨊻,漢時故有𨊻字也。漢時亦有訓軹爲軎者。如劉煕曰:軹,指也。如指而見於轂頭也,非訓軹爲軎乎。杜以𨊻改軹,聖人正名之義也。然則作說文者當云𨊻,軎也。从車幵聲,讀若筓。軎,車軸耑也。从車,象形。乃合,而乃舍𨊻存軎。軹不爲輢之直者衡者,而訓爲車轂小穿。軓不作𨊠,衹作軓。皆使古形古訓散佚無徵。豈所謂涉獵廣博,或有抵啎者與。抑從今書則不錄書,如儀禮之從今文則不錄古文與。从車象形。謂以口象轂耑之孔,而以車之中直象軸之出於外。于濊切。十五部。○五經文字作𨊥,繫擊之類從之。又曰:𦆕轡同。上說文,下隷變。是則張所見說文作𨊥也。杜林說。葢倉頡訓纂一篇、倉頡故一篇說如此。

(轊)軎或从彗。从車彗聲。

【漢典】

轊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ei˥˧

粤语 wai6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云母 祭韻 去聲 衞小韻 于歳切 三等 合口;邪母 祭韻 去聲 篲小韻 祥歳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曷部 ;王力系统:匣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轊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軎」 王丮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2「軎」 說文‧車部「轊」
「轊」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𨎥
𨊥
䡺
𫐕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细说汉字:斤
这是“运斤(斧子)成风”的“斤”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横刃朝左、下部有一条曲柄的大斧头,可见这是一个像斧子形状的象形字。所以在上古“斤”就是大斧,是一种武器。金文②是刃朝右的两把大斧子。到了小篆③虽然形体很美观,但却不像斧子了。楷书④则完全走样了。
查看完整内容
[04-09]
“王”字内涵的变迁
先秦时期说到“三皇”、“五帝”的时候,交叉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说黄帝是“三皇”之一,有时又说黄帝是“五帝”之一,反正意思差不多,就混着随意用。
查看完整内容
[12-16]
同音字
    1. 䙿(wei4)
    2. 喂(wei4)
    3. 䵳(wei4)
    4. 味(wei4)
    5. 位(wei4)
    6. 苿(wei4)
    7. 谓(wei4)
    8. 衞(wei4)
    9. 䓺(wei4)
    10. 菋(wei4)
    11. 尉(wei4)
    12. 蜼(wei4)
同部首
    1. 轔
    2. 䡠
    3. 軒
    4. 轀
    5. 䡄
    6. 軌
    7. 輚
    8. 軙
    9. 䡴
    10. 軏
    11. 䡾
    12. 䡫
同笔画
    1. 㮝
    2. 鞨
    3. 懖
    4. 曜
    5. 櫚
    6. 䏉
    7. 䥐
    8. 鎜
    9. 檶
    10. 簪
    11. 騐
    12. 𠘟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