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wèi

ㄨㄟˋ

部首 口

部外 5

总笔画 8

未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473

左右结构

25111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kfiy|kfy

rjd

jbko

65090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口 部外 5总笔画 8

统一码 5473笔顺 25111234

常 通 标

味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味

wèi ㄨㄟˋ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3.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4.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5.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英语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德语 Geruch (S)​,Geschmack

法语 goût,odeur

© 汉典

味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味 wèi

〈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taste]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food]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savor]。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one of sensual pleasure]。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tone]。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smell;odor]。如:茉莉花的香味

词性变化

◎ 味 wèi

〈动〉

(1) 辨别滋味;品尝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study]。如:味览(用心细览)

◎ 味 wèi

〈量〉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味道味感味精,味素,味之素味觉味蕾味美思味同嚼蜡
© 汉典

味 國語辭典

味ㄨㄟˋwèi
名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怪味」、「臭味」。

  3. 感受、旨趣、意义。如:「趣味」、「禅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 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如:「菜五味」、「药八味」。《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

  5. 菜肴。如:「山珍海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

动
  1. 品尝。《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 研究、体察。如:「玩味」、「耐人寻味」。《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 汉典
【丑集上】【口】 味·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味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味·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 汉典
【卷二】【口】

味 《说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滋味也。从口未聲。無沸切

『說文解字注』

(味)滋味也。滋言多也。从口。未聲。無沸切。十五部。

© 汉典

味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miə̀i日语读音 AJI AJIWAU韩语罗马 MI现代韩语 미越南语 vị

客家话 [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粤语 mei6潮州话 bhi7

近代音 微母 齊微韻 去聲 未小空;中古音 微母 未韻 去聲 未小韻 無沸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沒部 ;王力系统:明母 物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味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味」 郭.老丙.5「味」 說文‧口部「味」 睡.日甲33背「味」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未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魏(wei4)
    2. 叞(wei4)
    3. 猬(wei4)
    4. 鮇(wei4)
    5. 䩈(wei4)
    6. 䮹(wei4)
    7. 㥜(wei4)
    8. 為(wei4)
    9. 㷉(wei4)
    10. 㺔(wei4)
    11. 䗽(wei4)
    12. 餵(wei4)
同部首
    1. 咟
    2. 叺
    3. 嗥
    4. 嘀
    5. 噦
    6. 㗰
    7. 噧
    8. 嗢
    9. 哷
    10. 呉
    11. 哰
    12. 㖝
同笔画
    1. 佌
    2. 㓉
    3. 侭
    4. 𠒅
    5. 枊
    6. 㑕
    7. 𠁫
    8. 剀
    9. 匼
    10. 侜
    11. 肳
    12. 服
初中古诗词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 《丑奴儿》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辛弃疾 《丑奴儿》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