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wèi

ㄨㄟˋ

部首 木

部外 1

总笔画 5

味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72A

单一结构

11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fii|fggy

jd

bdko

50900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木 部外 1总笔画 5

基本区 672A笔顺 11234

常 通 标

未 基本解释

● 未

wèi ㄨㄟˋ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①没有来得及;②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英语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 8.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Ziege

法语 ne pas,pas encore,(8ème branche terrestre)​

【漢典】

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未 wèi

副

(1) (象形。甲骨文形似枝叶重叠,本义为树木枝叶繁盛,后来假借为地支和否定副词。)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did(have) not;not yet;never]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3)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not]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4) 否 [or not]——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词性变化


◎ 未 wèi

名

(1) 滋味。后作“味” [taste]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number 8 in duodecimal cycle]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earth]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sheep]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future]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常用词组


未必未便未卜先知未曾未尝未达一间未定未婚未婚夫未婚妻未及未几未竟未竟之志未决未可未可厚非未刻未来未老先衰未了未免未然未时未始未遂未详未央未有未雨绸缪未知数
【漢典】

未 國語辭典

未ㄨㄟˋwèi
名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時辰名。約當下午一點到三點。

  3. 姓。如漢代有未央。

副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車誤點了,所以未能準時到達。」唐·溫庭筠〈楊柳〉詩八首之八:「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2. 沒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聊齋志異·卷六·蕭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陳,幸垂援拾。」

  3. 放於句末,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否」。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詩:「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漢典】
【辰集中】【木】 未·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1

未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未·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漢典】
【卷十四】【未】

未 《说文解字》

【卷十四】【未】
《說文解字》

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無沸切文一

《說文解字注》

(未)味也。口部曰:味者,滋味也。六月,滋味也。韵會引作六月之辰也。律書曰: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淮南天文訓曰:未者,昧也。律曆志曰:昧薆於未。釋名曰: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廣雅釋言曰:未,味也。許說與史記同。五行,木老於未。天文訓曰: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此卽昧薆之說也。象木重枝葉也。老則枝葉重㬪,故其字象之。無沸切。十五部。凡未之屬皆从未。

【漢典】

未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miə̀i日语读音 IMADA HITSUJI韩语罗马 MI现代韩语 미越南语 mùi

客家话 [梅县腔] wi5 wui5 [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mui5 [陆丰腔] mui6 [东莞腔] mui5 [宝安腔] m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海陆腔] wui6 [台湾四县腔] wi5粤语 mei6潮州话 bhi7(bī) bhuê7(būe)

近代音 微母 齊微韻 去聲 未小空;中古音 微母 未韻 去聲 未小韻 無沸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沒部 ;王力系统:明母 物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未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未」鐵197.1合10070 「未」利簋西周早期集成4131 「未」包2.181   「未」說文‧未部 「未」睡虎地簡24.20     「未」
「未」前7.20.3合6157   「未」包2.3     「未」韓仁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味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媦(wei4)
    2. 碨(wei4)
    3. 谓(wei4)
    4. 藯(wei4)
    5. 躛(wei4)
    6. 胃(wei4)
    7. 霨(wei4)
    8. 尉(wei4)
    9. 瓗(wei4)
    10. 䵢(wei4)
    11. 䙿(wei4)
    12. 叞(wei4)
同部首
    1. 樆
    2. 橑
    3. 檡
    4. 棪
    5. 栁
    6. 㭙
    7. 樔
    8. 枌
    9. 析
    10. 栰
    11. 梈
    12. 梜
同笔画
    1. 凧
    2. 付
    3. 㧃
    4. 𠖯
    5. 帄
    6. 白
    7. 功
    8. 讪
    9. 㐏
    10. 仟
    11. 扔
    12. 夯
小学古诗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 《望洞庭》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初中古诗词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唐·杜甫 《望岳》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南北朝·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宋·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