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xiàng

ㄒㄧㄤˋ

部首 口

部外 3

总笔画 6

繁体 曏

鄉 𤖽 𤖾 𥥩 嚮 曏 𡩉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411

半包围结构

325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mkd

hbr

nlj

27220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ㄧㄤˋ

部首 口 部外 3总笔画 6

基本区 5411笔顺 325251

常 通 标

向 基本解释

● 向

(❶❸❹❻嚮❻曏)

xiàng ㄒㄧㄤˋ


  1.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2. 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前看。
  3. 方向:风~。志~。
  4.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
  5. 偏袒,袒护:偏~。
  6. 从前:~日。~者。
  7. 副词,从开始到现在:~例。一~。
  8. 姓。

英语 toward, direction, trend

德语 ehedem, ehem. : ehemals

法语 direction,orientation,donner sur,tourner vers,être pour,à,vers

【漢典】

向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向 xiàng

名

(1) (象形。从宀( 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2) 同本义 [the window facing north]

向,北出牖也。——《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3) 泛指窗户 [window]

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齐民要术》

刮楹达鄉(向)。——《礼记·明堂位》。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鄉(向)如初。——《仪礼·士虞礼记》

(4) 方向;方位 [direction]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明· 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又如:风向;反向;去向;山向;向前(犹将来)

(5) 过去,往昔[past;before]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庄子·山水》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导,引导,渡水。)——《吕氏春秋·察今》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便扶向路。

向吾不为斯役。(假使过去我不当这个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向察众人之议。——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向之噌吰。——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向道(原以为);向年(往年)

(6) 从来,向来 [always;all along]

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三国演义》

又如:向料(一直认为);向蒙(一贯承蒙)

(8) 刚才 [just now]

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金史》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史记·华佗传》

比向日不同。——《西厢记》

又如:向年(往年);向事(往事);向来(表示时间上过去不久)

(8) 姓。

如:向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子婚嫁既毕,遂漫游不知所终。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词性变化


◎ 向 xiàng

动

(1) 面朝、面对。跟“背”相对 [face]

见剑向己。——《左传·定公十年》注

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向灯向火(喻看法各一);向暖(晒太阳);向炎乞儿(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2) 趋向,亲近 [revere]

何故欲向汉?——《史记·班超传》

向于时夏。——《书·多士》

又如:向化(归顺教化);向服(仰慕佩服)

(3) 爱;偏爱;偏袒 [be partiql to;side with]

不妨事,妳妳向着俺哩!——《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剧三》

又如:向顺(偏向;偏袒)

(4) 往,去 [go]

闲向溪边磨巨斧。——《水浒全传》

又如:向寓(以往借宿)

◎ 向 xiàng

介

(1) 朝着 [to;toward]。

如:向日(明日;第二天);向前(未来);向开(以外;以上);向着(朝着,对着)

(2) 从;在 [from]

向那御屏风背后,转出一大臣。——《水浒传》

◎ 向 xiàng

连

假设;如果 [if]。

如:向令(假如);向若(假如);向非(假若不是)

◎ 向 xiàng

助

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法曲第二》

◎ 向

嚮 xiàng

动

(1) [在鄉专称行政区域后,便造“嚮”字表示]对着,面向 [face to]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易·随》

戒六神訃浑嚮服。——《楚辞·惜诵》。注:“对也。”

请席何響。——《礼记·曲礼》。注:“面也。”

沛公北嚮坐,张良西嚮侍。——《史记·项羽本纪》

(2) 奔向;趋向 [go straight towards;head for]

嚮方略。——《荀子·仲尼》

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直下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已向荆州。——《资治通鉴》

又如:向清虚(奔向高天。喻得到幸福)

(3) 接近;临近 [be close to]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花二首》

又如:向中(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向早(凌晨)

◎ 向

曏 xiàng

名、副

(1) 旧时,以往 [before;formerly;in the past]

曏,不久也。从日,鄉声。——《说文》

曏役之三月。——《春秋传》

曏谓往时也。——《桂苑珠丛》

曏者,吾子辱使某见。——《仪礼·士相见礼》

又如:向日;向之豪气何在?

(2) [副]∶明,表明 [clearly;indicate]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庄子·秋水》

常用词组


向背向导向火向来向例向慕向暮向盘向前向日向日葵向荣向善向上向时向使向晚向往向午向下向心向心力向阳向隅向隅而泣向者
【漢典】

向 國語辭典

向ㄒㄧㄤˋxiàng
名
  1. 北面的窗戶。《說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2. 方位。如:「方向」、「暈頭轉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南北向皆有脊中亙。」

  3. 意志之歸趨。如:「志向」、「意向」。

  4. 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莒縣南。

  5. 姓。如晉代有向秀。

動
  1. 對著、朝著。如:「向陽」、「相向」。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記·卷一二○·汲黯傳》:「上方向儒術,尊公孫弘。」《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傳·賈敦頤傳》:「咸亨初,敦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

  3. 偏袒、偏愛。如:「爸爸總是向著小妹。」

  4. 臨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東坡種花〉詩二首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形
  1. 昔日、從前。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唐·白居易〈琵琶行〉:「淒淒不似向前聲。」

副
  1. 一直以來、從來。如:「向來」、「向有研究」。《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

  2. 方才、剛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諸子傳·永功傳》:「向見年少婦人自水邊小徑去矣。」

介
  1. 表動作的方向、對象。如:「向前看」、「向人請教」。

【漢典】
【丑集上】【口】 向·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向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向·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𤖽。【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𠀤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漢典】
【卷七】【宀】

向 《说文解字》

【卷七】【宀】
《說文解字》

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曰:“塞向墐戶。”許諒切〖注〗徐鍇曰:“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說文解字注》

(向)北出牖也。豳風:塞向墐戶。毛曰:向,北出牖也。按士虞禮:祝啓牖鄉。注云:鄉,牖一名。明堂位達鄉注云:鄉,牖屬。是渾言不別。毛公以在冬日可塞,故定爲北出者。引伸爲向背字。經傳皆假鄉爲之。从宀从囗。囗舊作口。按㐭下曰:从囗。中有戶牖。是皆从囗象形也。今正。許諒切。十部。詩曰:塞向墐戶。

【漢典】

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ɑŋ˥˧ 唐代读音 *xiɑ̀ng日语读音 MUKU MUKAU SAKINI韩语罗马 HYANG SANG现代韩语 향越南语 hướng

客家话 [沙头角腔] h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4 [海陆腔] hiong5 [宝安腔] hiong5 [梅县腔] hiong5 [东莞腔] hiong5 [客英字典] hiong5 [台湾四县腔] hiong5 [陆丰腔] hiong5粤语 hoeng3

近代音 曉母 江陽韻 去聲 巷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漾韻 去聲 餉小韻 式亮切 三等 開口;曉母 漾韻 去聲 向小韻 許亮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唐部 ;王力系统:曉母 陽部 ;

吴语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向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向」 甲506合28965「向」 向卣西周早期集成5250「向」 包2.99「向」 說文‧宀部「曏」 「向」「向」
「向」 多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5「向」 郭.老乙.17
「向」 向斿子鼎戰國晚期集成134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鄉
𤖽
𤖾
𥥩
嚮
曏
𡩉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襐(xiang4)
    2. 相(xiang4)
    3. 项(xiang4)
    4. 閧(xiang4)
    5. 嚮(xiang4)
    6. 䐟(xiang4)
    7. 潒(xiang4)
    8. 珦(xiang4)
    9. 䣈(xiang4)
    10. 衖(xiang4)
    11. 䢽(xiang4)
    12. 銗(xiang4)
同部首
    1. 唙
    2. 㘃
    3. 叨
    4. 喑
    5. 嗧
    6. 㗮
    7. 嚗
    8. 哯
    9. 嗠
    10. 㖄
    11. 嚲
    12. 嗺
同笔画
    1. 𠚸
    2. 㸨
    3. 䌶
    4. 旬
    5. 阵
    6. 迄
    7. 扚
    8. 回
    9. 弎
    10. 䒖
    11. 甶
    12. 𠓡
小学古诗词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唐·骆宾王 《咏鹅》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采莲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初中古诗词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