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wèn

ㄨㄣˋ

部首 门

部外 3

总笔画 6

繁体 問

問 𠳅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5EE

半包围结构

425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ukd

lsr

tlj

37601

拼音 wèn

注音 ㄨㄣˋ

部首 门 部外 3总笔画 6

基本区 95EE笔顺 425251

常 标

问 基本解释

● 问

(問)

wèn ㄨㄣˋ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英语 ask about, inquire after

德语 fragen, befragen (V)​,jd. verhören, jd vernehmen (V)​,sich nach etwas erkundigen (V)​,jd. zur Rechenschaft ziehen (V)

法语 demander,se renseigner,questionner,interroger

【漢典】

问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问

問 wèn

〈动〉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ask about]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3) 访问 [visit]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4) 责问 [ask reprovingly]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质问;诘问

(5) 问候;慰问 [ask after]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6) 过问 [take an interest in]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7) 审案,审讯 [罪犯] [try]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8) 引申为“判决” [sentence]。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9) 追究 [look into]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0) 寻访 [look for]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1) 通“闻”。告诉 [tell]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2)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hold responsibility]。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3)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bride-price]。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词性变化

◎ 问

問 wèn

〈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visit]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letter]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又如:久无家问

(3)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order]

公问不至。——《左传》

(4) 通“闻”。声誉 [repute]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 问

問 wèn

〈介〉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to]。

如:问你买酒

常用词组


问安问案问卜问长问短问答问道于盲问鼎问寒问暖问好问号问候问话问津问柳寻花问名问难问世问事问题问心问心无愧问询问讯问斩问字问罪
【漢典】
【丑集上】【口】 問·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问”字头,请参考“問”字。)
【丑集上】【口】 問·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古文〕𠳅【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𠀤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又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又【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漢典】
【卷二】【口】

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问”字头,请参考“問”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訊也。从口門聲。亡運切

『說文解字注』

(問)訊也。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爲禮之聘問。从口門聲。亾運切。十三部。

【漢典】

问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ən˥˧

粤语 man6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问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問」。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問」 後2.9.10合16419「聞」 陳侯因敦戰國中期集成4649「問」 說文‧口部「問」 睡.法122「問」 「问」「问」
「問」 四年咎奴蓸令戈戰國晚期集成11341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問
𠳅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揾(wen4)
    2. 妏(wen4)
    3. 渂(wen4)
    4. 莬(wen4)
    5. 䎽(wen4)
    6. 䭡(wen4)
    7. 紋(wen4)
    8. 搵(wen4)
    9. 顐(wen4)
    10. 㡈(wen4)
    11. 䘇(wen4)
    12. 纹(wen4)
同部首
    1. 阗
    2. 阈
    3. 闼
    4. 阀
    5. 阃
    6. 阙
    7. 闽
    8. 闹
    9. 间
    10. 阕
    11. 闵
    12. 闩
同笔画
    1. 肋
    2. 池
    3. 劥
    4. 夹
    5. 农
    6. 汆
    7. 扠
    8. 𠕋
    9. 𠖳
    10. 纣
    11. 𠚼
    12. 汝
小学古诗词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宋·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初中古诗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