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xié

yé

ㄒㄧㄝˊ

ㄧㄝˊ

部首 阝

部外 4

总笔画 6

斜 耶 衺 𧘪 𨚌 铘 釾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0AA

左右结构

15235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ahtb

mhnl

hiy

77227

拼音 xié yé

注音 ㄒㄧㄝˊ ㄧㄝˊ

部首 阝 部外 4总笔画 6

基本区 90AA笔顺 152352

常 通 标

邪 基本解释

● 邪

xié ㄒㄧㄝˊ


  1.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4. 妖异怪诞:~魔。~术。
  5. 同“斜”。

● 邪

yé ㄧㄝˊ


  1. 同“耶”,疑问词。

英语 wrong, evil, depraved, vicious, perverse, heterodox

德语 dämonisch (Adj)​,ruchlos (Adj)

法语 mauvais,malfaisant

【漢典】

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邪 xié

〈形〉

(1)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2) 不正当,不正派 [evil]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3) 异常。妖异怪诞 [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南史》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词性变化


◎ 邪 xié

〈名〉

(1) 品行不正的人 [crafty and evil person]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2) 中医指邪气 [pathogenic factor]。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3)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demon]。

如:中邪;妖邪;邪魅

(4) 另见 yé

常用词组


邪道邪恶邪乎邪路邪门儿邪门儿邪门歪道邪念邪气邪曲邪说邪心邪行邪行

基本词义


◎ 邪 yé

(1) 见“莫邪”( mòyé)

(2)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3) 另见 xié

常用词组


邪揄
【漢典】

邪 國語辭典

邪ㄒㄧㄝˊxié
形
  1. 不正當的。如:「邪念」、「邪心」、「邪惡」。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論〉:「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2. 奇怪、異於正常的。如:「邪事」、「邪門」、「邪魔」。《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這可是邪的!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

  3. 偏斜不正的。《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通「斜」。

名
  1.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奸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 人事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驅邪」、「百邪不侵」。

  3.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邪ㄧㄝˊyé
助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同「耶 」。

  2. 參見「邪呼 」、「邪許 」條。

邪ㄒㄧㄚˊ​xiá
  1. (一)​之又音。

邪ㄒㄩˊxú
副
  1. 慢慢的。《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通「徐」。

邪ㄩˊyú
名
  1.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漢典】
【酉集下】【邑】 邪·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邪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邪·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漢典】
【卷六】【邑】

邪 《说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琅邪郡。从邑牙聲。以遮切

《說文解字注》

(邪)琅邪郡也。謂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兖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靑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一帶皆是其地。今兖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齊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琅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蘇秦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史記:秦始皇屢竝海至琅邪。子虛賦曰:齊東陼鉅海,南有琅邪。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云琅邪臺在渤海郡閒,非也。趙岐曰:琅邪,齊東南境上邑。越絕書:句踐卽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立觀臺於山上,周七里,以望東海。始皇立琅邪郡,爲三十六郡之一,而漢因之。尋周時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爲釋耳。九經字㨾曰:郞邪,郡名。郞,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爲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譌,未知其說所出。古書絕無作郞者,且琅邪齊地,非鄒魯地。邪,古書用爲衺正字,又用爲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縕邪,是也。今人文字,邪爲疑辭,也爲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别。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竝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眞無馬邪,其眞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从邑牙聲。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隷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

【漢典】

邪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ɛ˧˥; jɑ˧˥; jɛ˧˥; jy˧˥; ɕy˧˥ 唐代读音 zia日语读音 YA KA YOKOSHIMA韩语罗马 SA YA现代韩语 사越南语 tà

客家话 [沙头角腔] sia2 [宝安腔] sia2 [台湾四县腔] sia2 ja2 ja1 [客英字典] sia2 ja2 [海陆腔] sia2 ra2 ra1 [客语拼音字汇] xia2 [陆丰腔] sia3 [梅县腔] sia2 ja2 [东莞腔] sia2粤语 ce4 je4

近代音 心母 車遮韻 平聲陽 斜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麻韻 平聲 邪小韻 以遮切 三等 開口;邪母 麻韻 平聲 衺小韻 似嗟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模部 ;影母 模部 ;心母 模部 ;王力系统:餘母 魚部 ;餘母 魚部 ;邪母 魚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邪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楷書 楷書 楷書
  「邪」 十七年丞相啟狀戈戰國晚期集成11379   「邪」 睡.語6 「邪」 說文‧邑部     「邪」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斜
耶
衺
𧘪
𨚌
铘
釾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脋(xie2)
    2. 㨒(xie2)
    3. 䕵(xie2)
    4. 㢵(xie2)
    5. 挾(xie2)
    6. 脇(xie2)
    7. 䁯(xie2)
    8. 䭎(xie2)
    9. 恊(xie2)
    10. 衺(xie2)
    11. 协(xie2)
    12. 絜(xie2)
    13. 揶(ye2)
    14. 爷(ye2)
    15. 耶(ye2)
    16. 鎁(ye2)
    17. 鋣(ye2)
    18. 铘(ye2)
    19. 瑘(ye2)
    20. 爺(ye2)
    21. 䓉(ye2)
    22. 㭨(ye2)
    23. 捓(ye2)
    24. 㡋(ye2)
同部首
    1. 隔
    2. 䧁
    3. 郰
    4. 隁
    5. 鄽
    6. 䢿
    7. 隫
    8. 䧋
    9. 隗
    10. 郮
    11. 陧
    12. 鄷
同笔画
    1. 旮
    2. 㕄
    3. 尖
    4. 㚨
    5. 吇
    6. 弜
    7. 轨
    8. 级
    9. 㜽
    10. 㱙
    11. 州
    12. 𠃢
初中古诗词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列子》《杞人忧天》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汉·司马迁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先秦·庄周 庄子《北冥有鱼》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唐·韩愈 《马说》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