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jìn

ㄐㄧㄣˋ

部首 辶

部外 4

总笔画 7

𣥪 𣥍 𣂠 𢆌 𠧣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FD1

半包围结构

33124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rpk

yhml

pdw

32302

拼音 jìn

注音 ㄐㄧㄣˋ

部首 辶 部外 4总笔画 7

统一码 8FD1笔顺 3312454

常 通 标

近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近

jìn ㄐㄧㄣˋ

  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5. 浅显:言~旨远。

英语 near, close; approach; intimate

德语 nahe; nahebei (Adj)​,nahezu (Adj)​,Jin (Eig, Fam)

法语 proche,approximativement,intime

© 汉典

近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近 jìn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2) 同本义 [approach;be close to;draw near]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 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4) 引申追求,希求 [seek]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5)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6) 逼近 [press on towards]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易·系辞下》。韩康伯注:“位逼于君,故多惧也。”

(7) 得宠 [find favor with sb.]

襄子必近 幸子。——《战国策·赵策》

有七孺子皆近。——《战国策·齐策》

虽有贵戚近习。——《礼记·月令》

(8) 又如:近上(接近上司);近上的(接近上层的;等级高的);近珰(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爱(帝王所亲近宠爱)

(9) 位于边缘;濒于 [verge on]。如:已近老年;近天(天边,极远之处);近正(接近正确;接近标准);近边(接近边疆)

(10) 知晓 [know]

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吕氏春秋》

词性变化

◎ 近 jìn

〈形〉

(1) 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 [near]

无有远近幽深。——《易·系辞》

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而日中时近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2) 又如:四近(周围附近的地方);邻近(位置挨近;附近);近宅(附近左右的住宅);近局(近邻,邻居);近火先焦(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

(3) 最近 [recent]

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新近(不久以前);近目(近日;目前);近夜(傍晚);近忧(近虞。目前的忧虑)

(5) 亲近 [intimate;closely related]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6) 又如:近宾(亲近的宾客;有亲密关系的宾客);近侍(亲近侍奉);近属(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近党(关系密切的亲族)

(7)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 [easy to understand]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8) 又如:近识(识见浅陋);近器(才识浅陋平庸的人);近鄙(鄙薄);近浅(浅陋,平庸);近俗(浅近通俗);近事(浅鄙之事)

◎ 近 jìn

〈副〉

(1) 将近;差不多 [be approximately;be close to]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近半

常用词组


近便近场近臣近程导弹近处近代近道近地点近东近古近海近乎近畿近郊近景近况近来近邻近路近密近年近旁近期近前近亲近情近人近日近视近世近水楼台先得月近似近似值近岁近体诗近卫军近闻近型近幸近洋近义词近因近影近友近于近缘近月近在咫尺近战近照近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汉典

近 國語辭典

近ㄐㄧㄣˋjìn
形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动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 汉典
【酉集下】【辵】 近·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近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 近·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古文〕𣥍【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𠀤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 汉典
【卷二】【辵】

近 《说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附也。从辵斤聲。𣥍,古文近。渠遴切

『說文解字注』

(近)附也。許附爲附婁字。坿爲坿益字。疑附近當作坿也。經典釋文。遠近上聲。近之去聲。古無此分別。从辵。斤聲。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廣韵其謹巨靳切。


(𣥍)古文近。

© 汉典

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n˥˧ 唐代读音 *ghiə̌n日语读音 CHIKAI韩语罗马 KUN现代韩语 근越南语 cận

客家话 [海陆腔] kiun1 kiun6 [客英字典] kiun1 kiun5 [沙头角腔] kiun1 kiun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1 kiun4 [台湾四县腔] kiun1 kiun5 [梅县腔] kiun1 kiun3 [东莞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 kiun1 [陆丰腔] kiun6 kiun1粤语 gan6 kan5潮州话 geng6(kũrng) [揭阳]gêng6[潮阳]ging6

近代音 見母 真文韻 去聲 近小空;中古音 溪母 隱韻 上聲 赾小韻 丘謹切 三等 開口;群母 焮韻 去聲 近小韻 巨靳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痕部 ;溪母 痕部 ;王力系统:羣母 文部 ;羣母 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近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近」 郭.性.3「近」 說文古文「近」
「近」 上(1).性.34「近」 說文‧辵部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𣥪
𣥍
𣂠
𢆌
𠧣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煡(jin4)
    2. 紟(jin4)
    3. 祲(jin4)
    4. 㴆(jin4)
    5. 进(jin4)
    6. 嬧(jin4)
    7. 赆(jin4)
    8. 盡(jin4)
    9. 㦗(jin4)
    10. 噤(jin4)
    11. 贐(jin4)
    12. 㬜(jin4)
同部首
    1. 辽
    2. 選
    3. 运
    4. 䢱
    5. 遴
    6. 遡
    7. 連
    8. 逸
    9. 遗
    10. 逸
    11. 遪
    12. 過
同笔画
    1. 牢
    2. 疓
    3. 抐
    4. 妌
    5. 巵
    6. 䄦
    7. 扼
    8. 陂
    9. 戻
    10. 𠈟
    11. 沍
    12. 㳁
小学古诗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唐·王维 《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节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 《题西林壁》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初中古诗词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陆游 《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 《泊秦淮》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明·夏完淳 《别云间》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