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条目条目汉字词语成语
字典汉字拆分拼音笔顺五笔编码仓颉编码四角号码UNICODE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yíng

ㄧㄥˊ

部首 辶

部外 4

总笔画 7

𨒖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FCE

半包围结构

35524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qbpk

yhvl

rhyw

37302

拼音 yíng

注音 ㄧㄥˊ

部首 辶 部外 4总笔画 7

统一码 8FCE笔顺 3552454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國語詞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音韵方言字源字形网友讨论
常 通 标

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迎

yíng ㄧㄥˊ

  1. 接:~接。欢~。~宾。~候。
  2. 面对着,冲着:~面。~风(a.对着风;b.随风)。~刃而解(jiě)。
  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合。

英语 receive, welcome, greet

德语 jdm. begrüßen, willkommen heißen (V)

法语 accueillir,aller à la rencontre de,faire face à,braver

© 汉典

迎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迎 yíng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本义:遇,相逢)

(2) 同本义 [meet]

迎,逢也。——《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

以迎岁于东郊。——《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

迎日推策。——《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

(3) 又如:迎霜(遇霜)

(4) 迎接;欢迎 [welcome;greet]

冕而亲迎。——《礼记·昏义》

亲迎于渭。——《诗·大雅·大明》

哀公迎 孔子。——《墨子·非儒下》

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迎风板子(迎风。指新官上任,为树权威先访拿数人杖责四十。然后视情节再行发落);迎猪(赶猪回家);迎枕(迎手。中医号脉时垫在病人腕部的枕头);迎年(迎接新年);迎气(迎接祭祀五帝,祈求五谷丰收);迎将(迎接);迎劳(迎接慰劳);迎新送旧(迎接新来的,辞送离去的);迎銮(迎接皇帝);迎宾(迎接宾客)

(6) 迎合;逢迎 [pander to]

则民严而不迎。——《孔子家语·入官》。注:“奉也。”

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新唐书》

(7) 又如:迎阿(逢迎阿谀);迎意(测知他人心意,迎合他人心意);迎望(迎合,迎承);迎时(迎合时势);迎逢(迎合;逢迎);迎附(迎合)

(8) 预测;推算 [forecast;calculate]。如:迎日推筴(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

(9) 投降 [surrender;capitulate]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 迎 yíng

〈介〉

(1) 面向着,正对着 [be directed at;face]

迎风收栗子,过雨剪花头。——明· 袁宏道《再和散木韵》

(2) 又如:迎风飞翔;迎见(迎面遇见);迎潮(逆潮流而上);迎流(逆流)

常用词组


迎风迎合迎火迎击迎接迎面迎亲迎娶迎刃而解迎头,迎头儿迎头赶上迎头痛击迎新迎战显示更多...
© 汉典

迎 國語辭典

迎ㄧㄥˊyíng
动
  1. 接。如:「迎接」、「送往迎来」。《仪礼·士昏礼》:「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宋·王安石〈白沟行〉:「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2. 奉承。如:「逢迎」。《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

  3. 朝著、向著。如:「迎面」、「迎风」。唐·李华〈河南府参军厅壁记〉:「每从容府中,或有异政,虽不吾以,必预咨谋,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迎ㄧㄥˋyìng
动
  1. 对方尚未到达而亲自前往迎接。《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 汉典
【酉集下】【辵】 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图
文

迎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 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𠀤音𠆻。【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𠀤𠆻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𦆯其𠀤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 汉典
【卷二】【辵】
图
文

迎 《说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逢也。从辵卬聲。語京切

『說文解字注』

(迎)逢也。夆、啎也。逢、遇也。其理一也。从辵。卬聲。疑卿切。古音在十部。

© 汉典

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iŋ˧˥ 唐代读音 *ngiæng日语读音 MUKAERU韩语罗马 YENG现代韩语 영越南语 nghênh

客家话 [海陆腔] ngiang2 ng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g2 [沙头角腔] niang2 [宝安腔] ngiang2 [东莞腔] ngiang2 [陆丰腔] gniang3 [台湾四县腔] ngiang2 ngiang5 [梅县腔] ngiang2 ngiang5 [客英字典] ngiang2粤语 jing4 jing6潮州话 ngêng5 (ngêng) [潮州]ngiêng5 [潮阳]nging5

近代音 影母 庚青韻 平聲陽 盈小空;中古音 疑母 庚韻 平聲 迎小韻 語京切 三等 開口;疑母 映韻 去聲 迎小韻 魚敬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唐部 ;王力系统:疑母 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迎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迎」 說文‧辵部「迎」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𨒖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细说汉字:斤
这是“运斤(斧子)成风”的“斤”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横刃朝左、下部有一条曲柄的大斧头,可见这是一个像斧子形状的象形字。所以在上古“斤”就是大斧,是一种武器。金文②是刃朝右的两把大斧子。到了小篆③虽然形体很美观,但却不像斧子了。楷书④则完全走样了。
查看完整内容
[04-09]
“王”字内涵的变迁
先秦时期说到“三皇”、“五帝”的时候,交叉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说黄帝是“三皇”之一,有时又说黄帝是“五帝”之一,反正意思差不多,就混着随意用。
查看完整内容
[12-16]
同音字
    1. 螢(ying2)
    2. 巆(ying2)
    3. 縈(ying2)
    4. 㶈(ying2)
    5. 爃(ying2)
    6. 夃(ying2)
    7. 莹(ying2)
    8. 蝿(ying2)
    9. 滢(ying2)
    10. 櫿(ying2)
    11. 㜲(ying2)
    12. 盈(ying2)
同部首
    1. 迮
    2. 迸
    3. 遰
    4. 䢞
    5. 䢤
    6. 迊
    7. 迺
    8. 䢗
    9. 遪
    10. 迚
    11. 退
    12. 遲
同笔画
    1. 㘧
    2. 㜾
    3. 㫗
    4. 伽
    5. 䒦
    6. 迏
    7. 灸
    8. 㞏
    9. 抎
    10. 亜
    11. 㤆
    12. 岠
初中古诗词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清·纪昀 《河中石兽》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汉·司马迁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 《定风波》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