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ēn

ㄕㄣ

部首 身

部外 0

总笔画 7

𡰬 𨊘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EAB

单一结构

325111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mdt

hxh

nc

27400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身 部外 0总笔画 7

统一码 8EAB笔顺 3251113

常 通 标

身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身

shēn ㄕㄣˉ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5. 孕,娠:~孕。
  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英语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德语 Körper, Rumpf (S)

法语 corps,vie,soi-même,personnellement

© 汉典

身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身 shēn

〈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3)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又如:树身;河身

(4)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5)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6)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7)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词性变化

◎ 身 shēn

〈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 身 shēn

〈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2)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3)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4)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 身 shēn

〈量〉

用于衣服 [suit]。

如:一身衣服

常用词组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
© 汉典

身 國語辭典

身ㄕㄣshēn
名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代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ㄐㄩㄢjuān
  1. 參見「身毒 」條。

© 汉典
【酉集中】【身】 身·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身 《康熙字典》

【酉集中】【身】 身·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 汉典
【卷八】【身】

身 《说文解字》

【卷八】【身】
『說文解字』

躳也。象人之身。从人𠂆聲。凡身之屬皆从身。失人切

『說文解字注』

(身)躳也。呂部曰:躳,身也。二字爲互訓。躳必入呂部者,躳謂身之傴,主於脊骨也。从人。申省聲。大徐作象人之身,从人𠂆聲。按此語先後失倫,𠂆古音在十六部,非聲也。今依韵會所據小徐本正。韵會从人之上有象人身三字,亦非也。𦥔,籒作𢑚,故从其省爲聲。失人切。十二部。凡身之屬皆从身。

© 汉典

身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ən˥ 唐代读音 *shin日语读音 MI MIZUKARA韩语罗马 SIN现代韩语 신越南语 thân

客家话 [海陆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粤语 gyun1 san1

近代音 審母 真文韻 平聲陰 申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眞韻 平聲 申小韻 失人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先部 ;王力系统:書母 真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身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身」 合376正「身」 獻簋西周早期集成4205「身」 包2.210「身」 說文‧身部「身」 睡.法69「身」
「身」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身」 包2.213「身」 睡.封27
「身」 叔䟒父卣西周早期集成5428「身」 包2.232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𡰬
𨊘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詵(shen1)
    2. 砷(shen1)
    3. 申(shen1)
    4. 葠(shen1)
    5. 呻(shen1)
    6. 搷(shen1)
    7. 糣(shen1)
    8. 柛(shen1)
    9. 籶(shen1)
    10. 䰠(shen1)
    11. 燊(shen1)
    12. 诜(shen1)
同部首
    1. 䠶
    2. 䠼
    3. 躸
    4. 䠻
    5. 躳
    6. 䠷
    7. 躾
    8. 軇
    9. 䠲
    10. 躭
    11. 躰
    12. 䠳
同笔画
    1. 佒
    2. 帍
    3. 呈
    4. 孛
    5. 𠁨
    6. 𠕓
    7. 诎
    8. 𠀫
    9. 阸
    10. 利
    11. 𠂰
    12. 甬
小学古诗词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题西林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石灰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清·龚自珍 《已亥杂诗》
初中古诗词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杞人忧天》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魏晋·曹植 《梁甫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