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tū

ㄊㄨ

部首 禾

部外 2

总笔画 7

繁体 禿

禿 痜 𣬜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9C3

上下结构

3123435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mb|twb

hdhn

mfqd

20217

拼音 tū

注音 ㄊㄨ

部首 禾 部外 2总笔画 7

基本区 79C3笔顺 3123435

常 标

秃 基本解释

● 秃

tū ㄊㄨˉ


  1. 没有头发:秃顶。
  2. 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树。山是~的。
  3.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
  4.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英语 bald

德语 unverblümt ,glatzköpfig (Adj)​,kahlköpfig (Adj)​,Tu (Eig, Fam)

法语 chauve,nu

【漢典】

秃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秃 tū

形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2) 同本义 [bald;hairless]

秃,无发也。——《说文》

秃者不免。——《礼记·问丧》

秃者不髽。——《礼记·丧服四制》

齐人谓无发为秃揭。——《礼记·明堂位》注

秃翁。——《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

齿危发秃。——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秃厮(光头家伙);秃科子(秃脑瓜);秃驴(光头驴。骂和尚的话);秃颅(秃头);秃人(秃发的人);秃儿(犹秃奴);秃发(头发脱落)

(3) 山无草木[bare]。

如:秃山(不生草木的山丘);秃树(枯树)

(4) 不戴帽、不穿鞋 [bare]。

如:秃巾(光着头不包头巾);秃露(赤身显露)

(5) 脱落,脱光[come off;bald]。

如:秃友(戏称毫毛脱落的笔);秃落(脱落)

(6) 物体失去尖端,不锐利 [blunt;without a point]。

如:秃颖(秃笔);秃毫(脱毛的笔);秃管(秃笔)

词性变化

◎ 秃 tū

名

詈词。指僧侣[monk]。

如:秃丁(对僧人之讥称);秃人(动机不正的出家人);秃厮(对僧人讥嘲之词);秃奴(对僧人的蔑称);秃士(谓僧侣);秃歪剌(对僧尼的恶称)

常用词组


秃笔秃顶秃头秃头秃子
【漢典】
【午集下】【禾】 禿·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2

↳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秃”字头,请参考“禿”字。)
【午集下】【禾】 禿·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

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

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

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

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漢典】
【卷八】【禿】

↳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秃”字头,请参考“禿”字:)
【卷八】【禿】
《說文解字》

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凡秃之屬皆从秃。王育說:蒼頡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他谷切〖注〗𣬜,《玉篇》籀文禿字。

《說文解字注》

(禿) 無髮也。喪服四制曰:禿者不髽。明堂位注曰:齊人謂無髮爲禿楬。周禮醫師注曰:庀,頭痬。亦謂禿也。引伸之,凡不銳者曰禿。釋名曰:沐,禿皆無上皃之稱。沐者,管子云沐塗樹之枝。謂刊落之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 按粟當作秀,以避諱改之也。𥝩下云:禾成秀也。然則秀𥝩爲轉注。象禾秀之形者,謂禾秀之穎屈曲下𠂹,莖屈處圓轉光潤如折釵股。禿者全無髮,首光潤似之,故曰象禾秀之形。秀與禿古音皆在三部,故云禿取秀之聲爲聲也。許書兩言取其聲。世下曰: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謂取曳聲也,此云象禾秀之形,取其聲。謂取秀聲也。皆會意兼形聲也。其實秀與禿古無二字,殆小篆始分之。今人禿頂亦曰秀頂,是古遺語。凡物老而椎鈍皆曰秀,如鐡生衣曰銹。他谷切。凡禿之屬皆从禿。王育說:謂以上爲王育說也。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㠯制字。未知其審。因一時之偶見,遂定千古之書契。禿人不必皆伏禾中,此說殆未然矣。廣韵禿下曰:說文云:無髮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文字音義云:倉頡出見禿人伏於禾中,因以制字。廣韵不以倉頡云云爲說文語,則知古本無倉頡以下十七字。而王育說三字爲結上之辭,全書例固如此。文字音義者,唐書藝文志有玄宗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是也。

【漢典】

秃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u˥ 唐代读音 tuk日语读音 HAGE HAGERU KAMURO韩语罗马 TOK

客家话 [海陆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台湾四县腔] tut7粤语 tuk1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屋韻 入聲 秃小韻 他谷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屋部 ;王力系统:透母 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秃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禿」。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禿」 說文‧禿部   「禿」 「秃」 「秃」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禿
痜
𣬜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鵚(tu1)
    2. 怢(tu1)
    3. 禿(tu1)
    4. 堗(tu1)
    5. 嶀(tu1)
    6. 涋(tu1)
    7. 凸(tu1)
    8. 痜(tu1)
    9. 宊(tu1)
    10. 葖(tu1)
    11. 捸(tu1)
    12. 突(tu1)
同部首
    1. 䆎
    2. 䅰
    3. 稿
    4. 穫
    5. 䅒
    6. 穗
    7. 䅁
    8. 稬
    9. 䄨
    10. 秠
    11. 䄧
    12. 稄
同笔画
    1. 邮
    2. 帊
    3. 灹
    4. 亪
    5. 㧏
    6. 皂
    7. 忱
    8. 𠇽
    9. 㳉
    10. 㿝
    11. 𠖽
    12. 芘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