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í

dàn

ㄕˊ

ㄉㄢˋ

部首 石

部外 0

总笔画 5

䂖 䄷 鉐 𥐖 𥐘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7F3

半包围结构

13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gtg

mr

ga

10602

拼音 shí dàn

注音 ㄕˊ ㄉㄢˋ

部首 石 部外 0总笔画 5

基本区 77F3笔顺 13251

常 通 标

石 基本解释

● 石

shí ㄕˊ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石

dàn ㄉㄢˋ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英语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德语 Gestein (S)​,Shi (Eig, Fam)​,Radikal Nr. 112 = Stein, steinern, Steinschnitzerei"

法语 (mesure pour les grains)​,cent litres,pierre,rocher

【漢典】

石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石 dàn

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

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 石 shí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3)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4)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5)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6)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7)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

如:胆石;排石

(8) 姓

词性变化


◎ 石 shí

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2)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常用词组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
【漢典】

石 國語辭典

石ㄕˊshí
名
  1.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是構成地殼的物質。如:「岩石」、「礦石」、「花岡石」。

  2. 碑、碣。《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著於盤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藥石。《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唐·孔穎達·正義:「治病藥分用石。《本草》云:『鍾乳、礬、磁石之類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ㄉㄢˋdàn
名
  1. 量詞:➊ ​ 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也稱為「公石」。➋ ​ 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漢·鼂錯〈論貴粟疏〉:「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戰國策·齊策》:「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鐘,萬石?。」

【漢典】
【午集下】【石】 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石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 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古文〕𥐘【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漢典】
【卷九】【石】

石 《说文解字》

【卷九】【石】
《說文解字》

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屬皆从石。常隻切〖注〗𥐘,古文。

《說文解字注》

(石)山石也。或借爲碩大字,或借爲䄷字。䄷,百二十斤也。在厂之下,囗,象形。常隻切。古音在五部。凡石之屬皆从石。

【漢典】

石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tĄn˥˧ 唐代读音 *zhiɛk日语读音 ISHI韩语罗马 SEK现代韩语 석越南语 thạch

客家话 [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粤语 daam3 sek6

近代音 審母 齊微韻 入聲作平聲陽 實小空;中古音 禪母 昔韻 入聲 石小韻 常隻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鐸部 ;王力系统:禪母 鐸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石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石」 乙3212合13505「石」 己侯貉子簋蓋西周中期集成3977「石」 包2.80「石」 說文‧石部「石」 睡.效3「石」
「石」 乙1277合376「石」 包2.19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䂖
䄷
鉐
𥐖
𥐘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竍(shi2)
    2. 蚀(shi2)
    3. 硕(shi2)
    4. 嵵(shi2)
    5. 㖷(shi2)
    6. 㫅(shi2)
    7. 㵓(shi2)
    8. 湜(shi2)
    9. 什(shi2)
    10. 鉐(shi2)
    11. 時(shi2)
    12. 鮖(shi2)
    13. 沊(dan4)
    14. 馾(dan4)
    15. 蜑(dan4)
    16. 䉷(dan4)
    17. 䩥(dan4)
    18. 萏(dan4)
    19. 噉(dan4)
    20. 㫜(dan4)
    21. 㲷(dan4)
    22. 腅(dan4)
    23. 弾(dan4)
    24. 鴠(dan4)
同部首
    1. 碥
    2. 硈
    3. 䃹
    4. 礪
    5. 硖
    6. 硍
    7. 䂴
    8. 䃋
    9. 磒
    10. 硓
    11. 硣
    12. 硫
同笔画
    1. 叐
    2. 𠑷
    3. 𠕆
    4. 歺
    5. 仗
    6. 世
    7. 㧅
    8. 北
    9. 写
    10. 𠘲
    11. 𠀐
    12. 匜
小学古诗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 《山行》
初中古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汉·曹操 《观沧海》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清·纪昀 《河中石兽》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清·纪昀 《河中石兽》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清·纪昀 《河中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清·纪昀 《河中石兽》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清·纪昀 《河中石兽》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