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jǔ

ㄐㄩˇ

部首 矢

部外 4

总笔画 9

巨 榘 𥎦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7E9

左右结构

311341515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dan

okss

mahx

81817

拼音 jǔ

注音 ㄐㄩˇ

部首 矢 部外 4总笔画 9

统一码 77E9笔顺 311341515

常 通 标

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矩

jǔ ㄐㄩˇ

  1.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尺(曲尺)。~形(长方形)。力~(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规~。
  2. 法则,规则:循规蹈~。

英语 carpenter's square, ruler, rule

法语 équerre,règle

© 汉典

矩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矩

榘 jǔ

〈名〉

(1) (本字作巨,今字作矩。形声。从矢,巨声。本义: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2)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求榘鑊之所同。——《离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孟子·离娄上》

(3) 又如:矩墨(曲尺及绳墨。比喻准则、规矩);矩周规值(形容如规之相周,矩之相袭);矩度(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矩绳(曲尺与墨绳。比喻规矩法则)

(4) 法度 [rule]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 又如: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

(6) 力和力臂的乘积 [moment]。如:力矩

(7) 方形 [square]

榘,方也。——《广雅》

员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周髀算经》

(8) 又如:矩形;矩坐(围成方形而坐);矩步(比喻行动谨慎,举步皆合于法度)

(9) 指秋季 [summer]。如: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

(10) 另见 ju

常用词组


矩形矩阵矩阵元
 

基本词义


◎ 矩 ju

——见“规矩”( guīju)

© 汉典

矩 國語辭典

矩ㄐㄩˇjǔ
名
  1. 画方形或直角的器具。即曲尺。《荀子·不苟》:「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唐·杨倞·注:「矩,正方之器也。」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2. 方形。《六韬·卷四·虎韬·军用》:「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3. 法则、常规。如:「循规蹈矩」。《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汉典
【午集中】【矢】 矩·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矩 《康熙字典》

【午集中】【矢】 矩·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𠀤音踽。正方之則也。【爾雅·釋詁】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圓曰規,方曰矩。【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又【爾雅·釋詁】法也。【論語】不踰矩。【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註】矩,法制也。

又【增韻】儀也,廉隅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註】矩,謂刻識之也。

又【揚子·太𤣥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註】地也。

又【周𩩙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又規矩,戎名。【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又通作萭。【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又通作句。【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 【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

© 汉典
【卷五】【工】

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矩”字头,请参考“巨”字:)
【卷五】【工】
『說文解字』

規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榘,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𢀓,古文巨。其呂切文四 重三

『說文解字注』

(巨)規巨也。周髀筭經曰。圜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旣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㒳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用矩之道。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湥。臥矩以知遠。環矩以爲圓。合矩以爲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爲典。以方出圓。按規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別。規圜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考工記。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注。矩謂刻識之也。凡識其廣長曰矩。故凡有所刻識皆謂之矩。从工。象手持之。謂也。其吕切。五部。按後人分別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其吕切、唐韵也。廣韵作矩、榘。入九麌。俱雨切。又云。說文又其吕切。此出說文音隱。


(榘)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矢部曰。有所長短。以矢爲正。按今字作矩省木。


(𢀓)古文巨。此爲象手持之。小篆變之。取整齊耳。大學。絜矩之道。注云。矩或作巨。此古文之遺也。

© 汉典

矩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y˨˩˦ 唐代读音 giǔ日语读音 SASHIGANE KANEZASHI NORI韩语罗马 KWU现代韩语 구越南语 củ

客家话 [陆丰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海陆腔] gi3 [宝安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沙头角腔] gi3 [东莞腔] gi3 [梅县腔] gi3粤语 geoi2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上聲 舉小空;中古音 見母 麌韻 上聲 矩小韻 俱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矩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矩」 伯矩盉蓋西周早期集成9412「巨」 曾172「巨」 說文古文「巨」 睡.語5「矩」
「矩」 伯矩盤西周早期集成10073「巨」 郭.語4.14「巨」 說文‧工部
「矩」 伯矩卣西周早期集成5228「榘」 說文或體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巨
榘
𥎦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挙(ju3)
    2. 踽(ju3)
    3. 举(ju3)
    4. 䃊(ju3)
    5. 筥(ju3)
    6. 莒(ju3)
    7. 㐦(ju3)
    8. 岨(ju3)
    9. 襷(ju3)
    10. 䄔(ju3)
    11. 蒟(ju3)
    12. 䅓(ju3)
同部首
    1. 䂔
    2. 矫
    3. 矬
    4. 矮
    5. 矦
    6. 䂒
    7. 䂕
    8. 䂑
    9. 矣
    10. 矱
    11. 知
    12. 矢
同笔画
    1. 柍
    2. 垳
    3. 䡂
    4. 蚤
    5. 省
    6. 㝔
    7. 𠗐
    8. 咸
    9. 浃
    10. 㑛
    11. 㢴
    12. 𠂸
初中古诗词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