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huī

ㄏㄨㄟ

部首 火

部外 2

总笔画 6

𤆆 𦭹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070

半包围结构

1343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ou

kf

gduo

40809

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部首 火 部外 2总笔画 6

统一码 7070笔顺 134334

常 通 标

灰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灰

huī ㄏㄨㄟˉ

  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烬。洋~。~飞烟灭。
  2. 尘土:~尘。
  3. 特指“石灰”:~墙。~膏。
  4. 黑白之间的颜色:~色。~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
  5. 志气消沉:心~意懒。

英语 ashes; dust; lime, mortar

德语 Asche (S)​,Kalk, Kalkmörtel (S)​,Staub (S)​,depremiert, niedergeschlagen (Adj)​,grau, aschgrau (Adj)​,Hui (Eig, Fam)

法语 gris,cendre,poussière,chaux

© 汉典

灰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灰 huī

〈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ash]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dust]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lime]。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mortar]

和灰

词性变化

◎ 灰 huī

〈形〉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gray;grey]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disheartened]。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junior]——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gloomy]。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dirty]。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 灰 huī

〈动〉

(1) 烧毁;燃烧 [burn]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take to pieces]。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常用词组


灰暗灰白灰不喇唧灰不溜丢灰尘灰粪灰姑娘灰化灰浆灰烬灰坑灰冷灰蒙蒙灰色灰鼠灰心灰心丧气灰窑灰渣灰指甲
© 汉典

灰 國語辭典

灰ㄏㄨㄟhuī
名
  1. 物体燃烧后所剩下的屑末。如:「骨灰」、「纸灰」。唐·韦应物〈伤逝〉诗:「染白一身黑,焚木尽成灰。」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尘土。如:「风吹得到处都是灰。」《文选·陆机·挽歌三首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东南盐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3. 石灰的简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处者皆有之,烧青石为灰也。」

形
  1. 浅黑色。如:「灰布」、「灰鼠」。

  2. 志气消沉、沮丧。如:「心灰意冷」。宋·陆游〈舟中偶书〉诗:「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怜心未灰。」

动
  1. 燃烧。《抱朴子·内篇·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燔康居,灰珍奇。」

  2. 碎裂。汉·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

© 汉典
【巳集中】【火】 灰·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2

灰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灰·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2

【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𠀤音虺。【說文】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

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禮·月令】毋燒灰。【註】爲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爲灰。

又【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

又葭灰。【前漢·天文志】𠋫氣之法,竹爲管,葭莩爲灰,爲室三重,布緹幔,木爲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

又劫灰。【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云:此劫火灰也。

又自然灰。【酉陽雜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軟。𨻰藏器曰:灰生南海,狀如黃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爛如泥。

又不灰木。【太平寰宇記】俗爲鋌子,燒之成炭,而不灰。

又叶呼侯切。【楊方·合歡詩】生爲倂身物,死爲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

又叶荒壷切。【陳琳·柳賦】有孤孑之細柳,獨幺枰而剽殊,隨枯木於爨側,將𠀤置於土灰。 【說文】本作𤆆。

© 汉典
【卷十】【火】

灰 《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呼恢切

『說文解字注』

(灰)死火餘㶳也。漢書曰。死灰獨不復然乎。从火又。會意。呼恢切。古音在一部。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說从又之意。

© 汉典

灰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uei˥ 唐代读音 *xuəi日语读音 HAI韩语罗马 HOY现代韩语 회越南语 hôi

客家话 [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腔] foi1粤语 fui1

近代音 曉母 齊微韻 平聲陰 灰小空;中古音 曉母 灰韻 平聲 灰小韻 呼恢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咍部 ;王力系统:曉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灰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灰」 說文‧火部「灰」 睡.秦4「灰」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𤆆
𦭹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瀈(hui1)
    2. 輝(hui1)
    3. 詼(hui1)
    4. 褘(hui1)
    5. 睳(hui1)
    6. 辉(hui1)
    7. 袆(hui1)
    8. 烣(hui1)
    9. 诙(hui1)
    10. 麾(hui1)
    11. 翬(hui1)
    12. 揮(hui1)
同部首
    1. 㷜
    2. 焳
    3. 熧
    4. 焈
    5. 熁
    6. 焗
    7. 燔
    8. 龽
    9. 㶷
    10. 烲
    11. 㷒
    12. 㶭
同笔画
    1. 厽
    2. 伤
    3. 𠇅
    4. 乑
    5. 阰
    6. 色
    7. 𠇆
    8. 仰
    9. 䢋
    10. 圪
    11. 负
    12. 乭
初中古诗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汉·曹操 《龟虽寿》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唐·白居易 《卖炭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