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hàn

hán

ㄏㄢˋ

ㄏㄢˊ

部首 氵

部外 3

总笔画 6

𡊺 焊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C57

左右结构

44111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fh

emj

vaed

31140

拼音 hàn hán

注音 ㄏㄢˋ ㄏㄢˊ

部首 氵 部外 3总笔画 6

统一码 6C57笔顺 441112

常 通 标

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汗

hàn ㄏㄢˋ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其它字义


● 汗

hán ㄏㄢˊ

     ◎ 〔可(kè)~〕见“可2”。

英语 perspiration, sweat

德语 Ausdünstung (S)​,Schweiß (S)​,Han (Eig, Fam)

法语 sueur,transpiration

© 汉典

汗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汗 hán

〈名〉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king]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2) 另见 hàn

基本词义


◎ 汗 hàn

〈名〉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sweat;perspiration]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sweat]。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维 han]。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词性变化

◎ 汗 hàn

〈动〉

(1) 出汗;使出汗 [perspire]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3) 另见 hán

常用词组


汗斑汗褂儿汗碱汗津津汗淋淋汗流浃背汗漉漉汗马汗毛汗牛充栋汗青汗衫汗水汗禢儿汗腺汗颜汗珠,汗珠子汗渍汗渍渍
© 汉典

汗 國語辭典

汗ㄏㄢˋhàn
名
  1.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动
  1.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ㄏㄢˊhán
  1. 参见「[[可汗]]」条。

© 汉典
【巳集上】【水】 汗·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汗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汗·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說文】人液也。【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易·渙卦】渙汗其大號。【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無涯貌。【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汗汗,水廣大無際貌。【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又質汗,藥名。

又【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又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𠀤音干。餘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應劭註】汗音干。

又【韻補】叶彤甸切,音莧。【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

© 汉典
【卷十一】【水】

汗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人液也。从水干聲。矦旰切

『說文解字注』

(汗)身液也。身各本作人。今依太平御覽訂。易。渙汗其大號。劉向說曰。汗出而不反者也。从水。干聲。矦旰切。十四部。漢餘汗縣字如此。讀如干。

© 汉典

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Ąn˥˧; xĄn˧˥ 唐代读音 *hɑ̀n hɑn日语读音 ASE韩语罗马 HAN现代韩语 한

客家话 [梅县腔] hon5 [沙头角腔] hon5 [东莞腔] hon5 [海陆腔] hon6 [客英字典] hon5 [宝安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粤语 hon4 hon6 hong6潮州话 hang2(háng) hang5(hâng)

近代音 曉母 寒山韻 平聲陽 寒小空;曉母 寒山韻 去聲 旱小空;中古音 匣母 寒韻 平聲 寒小韻 胡安切 一等 開口;見母 寒韻 平聲 干小韻 古寒切 一等 開口;匣母 翰韻 去聲 翰小韻 侯旰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寒部 ;匣母 寒部 ;匣母 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 元部 ;匣母 元部 ;匣母 元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汗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汗」 說文‧水部「汗」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𡊺
焊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捍(han4)
    2. 撖(han4)
    3. 䗣(han4)
    4. 䁔(han4)
    5. 䍐(han4)
    6. 仠(han4)
    7. 晘(han4)
    8. 垾(han4)
    9. 颔(han4)
    10. 屽(han4)
    11. 唅(han4)
    12. 撼(han4)
    13. 䗙(han2)
    14. 肣(han2)
    15. 琀(han2)
    16. 㖤(han2)
    17. 㼨(han2)
    18. 梒(han2)
    19. 䤴(han2)
    20. 筨(han2)
    21. 㙈(han2)
    22. 㶰(han2)
    23. 韓(han2)
    24. 韩(han2)
同部首
    1. 澒
    2. 滈
    3. 漁
    4. 渒
    5. 潟
    6. 㵎
    7. 滴
    8. 滱
    9. 㵅
    10. 㵊
    11. 洩
    12. 渲
同笔画
    1. 劥
    2. 㕂
    3. 㓆
    4. 㕜
    5. 汑
    6. 𠚺
    7. 𠙿
    8. 约
    9. 㚥
    10. 此
    11. 刐
    12. 汙
小学古诗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其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