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zhī

qí

ㄓ

ㄑㄧˊ

部首 木

部外 4

总笔画 8

㩽 支 歧 跂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79D

左右结构

123412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sfcy

dje

fexs

44947

拼音 zhī qí

注音 ㄓ ㄑㄧˊ

部首 木 部外 4总笔画 8

统一码 679D笔顺 12341254

常 通 标

枝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枝

zhī ㄓˉ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其它字义


● 枝

qí ㄑㄧˊ

     ◎ 古同“歧”,岔。

英语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

德语 Ast, Zweig (S)​,ZEW für längliche, stockartige Gegenstände wie Pinsel, Stift, Stäbchen (Zähl)

法语 branche,(classificateur pour les objets longs)​

© 汉典

枝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枝 zhī

〈名〉

(1)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 同本义 [branch]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荄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4)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collateral branch]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5) 又如: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6) 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limb]

四枝坚固。——《管子·内业》

若生四枝。——《荀子·儒效》

人之有形体四枝。——《吕氏春秋·圜道》

词性变化

◎ 枝 zhī

〈量〉

(1) 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spray]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又如:一枝苹果花

(3) 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sprig]。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4) 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常用词组


枝杈枝辞,枝词枝繁叶茂枝节枝节问题枝蔓枝梢枝条枝梧,枝捂枝桠,枝丫枝叶枝子
© 汉典

枝 國語辭典

枝ㄓzhī
名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形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ㄑㄧˊqí
名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 汉典
【辰集中】【木】 枝·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枝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枝·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又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又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又枝江,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又姓。【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字林】橫首枝也。

又【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又與校通。【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註】校,几足,古文爲枝。 與𣏽異。𣏽卽枚也。

© 汉典
【卷六】【木】

枝 《说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别生條也。从木支聲。章移切

『說文解字注』

(枝)木別生條也。艸部曰。莖、枝主也。𠏉與莖爲艸木之主。而別生條謂之枝。枝必岐出也。故古枝岐通用。從木。支聲。章移切。十六部。

© 汉典

枝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tɕʰi˧˥ 唐代读音 *jiɛ日语读音 EDA韩语罗马 CI现代韩语 지越南语 chi

客家话 [东莞腔] zi1 [陆丰腔] zhi1 gi1 [梅县腔] gi1 tje1 [宝安腔] zi1 |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zi1 [沙头角腔] zi1 [台湾四县腔] gi1 zih1 [客英字典] zhi1 [海陆腔] gi1 zhi1粤语 kei4 zi1潮州话 gi1

近代音 照母 支思韻 平聲陰 支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支韻 平聲 支小韻 章移切 三等 開口;群母 支韻 平聲 竒小韻 渠羈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齊部 ;王力系统:章母 支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枝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枝」 說文‧木部「枝」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㩽
支
歧
跂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椥(zhi1)
    2. 知(zhi1)
    3. 胑(zhi1)
    4. 䓡(zhi1)
    5. 氏(zhi1)
    6. 巵(zhi1)
    7. 㩼(zhi1)
    8. 祗(zhi1)
    9. 呮(zhi1)
    10. 鼅(zhi1)
    11. 栀(zhi1)
    12. 梔(zhi1)
    13. 䭼(qi2)
    14. 蠐(qi2)
    15. 䓅(qi2)
    16. 鬿(qi2)
    17. 亝(qi2)
    18. 㐞(qi2)
    19. 䧵(qi2)
    20. 歧(qi2)
    21. 㟢(qi2)
    22. 蘄(qi2)
    23. 懠(qi2)
    24. 䰇(qi2)
同部首
    1. 㮆
    2. 栣
    3. 柮
    4. 束
    5. 枘
    6. 橻
    7. 㰀
    8. 檑
    9. 櫹
    10. 櫰
    11. 杇
    12. 橋
同笔画
    1. 肿
    2. 坻
    3. 㶦
    4. 岩
    5. 苒
    6. 䘜
    7. 杻
    8. 苩
    9. 泖
    10. 卑
    11. 䏒
    12. 尭
小学古诗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 《梅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 《赠刘景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初中古诗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 《爱莲说》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魏晋·刘桢 《赠从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