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chūn

ㄔㄨㄣ

部首 日

部外 5

总笔画 9

㫩 㫪 旾 萅 𣆊 𣈤 𣊨 𦸬 𧇶 𣇸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625

上下结构

111342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wjf

qka

co

50608

拼音 chūn

注音 ㄔㄨㄣ

部首 日 部外 5总笔画 9

基本区 6625笔顺 111342511

常 通 标

春 基本解释

● 春

chūn ㄔㄨㄣˉ


  1.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
  3. 生机:大地回~。
  4. 姓。

英语 spring; wanton

德语 Frühling (S)​,Chun (Eig, Fam)

法语 printemps,amour,vie

【漢典】

春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春

萅、芚 chūn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2) 同本义 [spring]

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又如:春归(春天来临);春闱(春季考试);春蚕(春季饲养的蚕);春事(春季农耕之事);春人(春游之人);春试(春季在京师举行的科举考试);春忙(春季农耕忙碌时);春社(元宵节前后举行猜灯谜活动的一种游戏组织)

(3) 男女情欲 [(sentiment of)love]

有女怀春。——《诗·召南·野有死麕》

又如:怀春(少女爱慕异性);春女(怀春的女子);春方(春药);春兴(情欲);春线(浸过兴奋药剂的线。淫秽物品)

(4) 指草木生长;花开放。常喻生机 [life;vitality]。

如:春眼(形容柳叶初生之芽);春梢(春条的末稍);春丛(春日丛生的花木)

(5) 唐人呼酒为春 [wine]。

如:春杯(指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酎,醇酒,泛指酒)

(6) 泛指一年 [year]

一卧东山三十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又如:春年(青春,年华);春秋(年纪;年数)

(7) 春色;喜色 [spring scenery;joyful expression]。

如:春山(眼眉,妇女的眉色);春晕(春色晕染);春减(春色减退)

(8) 北斗指向东方为春,故以春指代东方 [east]。

如:春方(东方);春路(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

常用词组


春饼春播春茶春潮春大麦春分春风春风得意春风风人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风一度春耕春宫春菇春灌春光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寒春旱春华秋实春花秋月春画春荒春晖春季春假春节春景春酒春卷春雷春联春令春梦春牛春暖花开春暖花香春情春秋春秋鼎盛春去夏来春色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上春笋春试春天春帖春温春瘟春宵春宵一刻春小麦春心春汛春药春意春游春种春装
【漢典】

春 國語辭典

春ㄔㄨㄣchūn
名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形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漢典】
【辰集上】【日】 春·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春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 春·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古文〕萅𦸬旾𣈤【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𠀤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漢典】
【卷一】【艸】

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春”字头,请参考“萅”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時生也;屯聲。昌純切

《說文解字注》

(萅)推也。此於雙聲求之。鄉飲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爲言蠢也。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从日艸屯。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屯亦聲。會意兼形聲。此七字依韵會,今二徐本皆亂以鍇語。昌純切。十三部。籒文作。

【漢典】

春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ən˥ 唐代读音 *chuin日语读音 HARU韩语罗马 CHWUN现代韩语 춘

客家话 [梅县腔] chun1 [海陆腔] chun1 [客英字典] chun1 [陆丰腔] chun1 [东莞腔] cun1 [宝安腔] cun1 [客语拼音字汇] cun1 [沙头角腔] cun1 [台湾四县腔] cun1粤语 ceon1

近代音 穿母 真文韻 平聲陰 春小空;中古音 穿昌母 諄韻 平聲 春小韻 昌脣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痕部 ;王力系统:昌母 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春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春」 粹1151合29715「春」 蔡侯墓殘鐘四十七片春秋晚期集成224「春」 包2.240「春」 說文‧艸部「春」 睡.日乙252「春」
「春」 鐵227.3合11533「春」 蔡侯墓殘鐘四十七片春秋晚期集成224「春」 包2.200
「春」 拾7.5合8582「春」 欒書缶春秋集成10008「春」 包2.203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㫩
㫪
旾
萅
𣆊
𣈤
𣊨
𦸬
𧇶
𣇸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旾(chun1)
    2. 櫄(chun1)
    3. 箺(chun1)
    4. 媋(chun1)
    5. 芚(chun1)
    6. 䡅(chun1)
    7. 輴(chun1)
    8. 槆(chun1)
    9. 萅(chun1)
    10. 杶(chun1)
    11. 鶞(chun1)
    12. 椿(chun1)
同部首
    1. 暞
    2. 昴
    3. 旽
    4. 㫭
    5. 㬔
    6. 暤
    7. 昪
    8. 暠
    9. 者
    10. 晛
    11. 晪
    12. 旻
同笔画
    1. 𠉐
    2. 峠
    3. 䇆
    4. 姫
    5. 衼
    6. 㭑
    7. 昤
    8. 㺷
    9. 㪃
    10. 俤
    11. 㖎
    12. 洊
小学古诗词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 《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 《村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 《咏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杜甫 《绝句》
初中古诗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 《秋词》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唐·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 《晚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陆游 《游山西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杂诗》(其五)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