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fāng

ㄈㄤ

部首 方

部外 0

总笔画 4

倣 㕫 汸 𤙗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5B9

单一结构

415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yygn|yygt

yhs

sy

00227

拼音 fāng

注音 ㄈㄤ

部首 方 部外 0总笔画 4

基本区 65B9笔顺 4153

常 通 标

方 基本解释

● 方

fāng ㄈㄤˉ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 一边或一面:~向。~面。
  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 违背:~命。
  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11. 才,刚刚:~才。如梦~醒。
  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14. 姓。

英语 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德语 Richtung (S)​,viereckig, Quadrat (S)

法语 direction,côté,méthode,moyen,carré,seulement

【漢典】

方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方 fāng

动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parallel boats;parallel]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3) 等同;相当 [match;be equal to]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4) 比拟 [compare]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5) 辨别 [differentiate]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6) 占有 [occupy]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7) 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rely on]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8) 通“仿”( fǎng)。模拟 [mimic;simulate;copy]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9)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vilify;defame;slander]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词性变化


◎ 方 fāng

名

(1) 竹木编成的筏 [raft]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cube;square]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3)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orientation;direction]。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4) 地区;地方 [locality;place;region]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5) 方面 [party;side]

(6)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

如:右方;左方;四方

(7)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

如:双方平衡

(8)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双方均未获胜

(9)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0)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1)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

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2) 规律;道理 [law;rule;reason]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3)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moral principle and knowledge;learning]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4) 合成药物的配方 [recipe]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5)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power]。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6) 品类;类别 [sort]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17) 大地 [the earth]。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18) 平方米的简称 [square metre]。

如:铺地板十五方

(19) 立方米的简称 [cubic metre]。

如:一方木材

(20)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phon]

(21) 方法 [method]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2) 方圆。指土地面积 [circumference]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3) 通“房”( fáng)

(24) 植物种子的外皮 [shells of seeds]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25) 住室 [room]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26) 姓

◎ 方 fāng

形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upright]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2) 通“旁”( páng)。遍,广 [all over;vast;wide]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 方 fāng

副

(1) 方才 [just;at the time when]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3)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will]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5)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together]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6)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only]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 方 fāng

介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at]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常用词组


方案方苞方便方便方便面方步方才方册方策方程,方程式方寸方寸已乱方法方方正正方钢方根方剂方家方今方巾气方近方块字方框方框图方括号方略方面方石方始方士方式方书方术方俗方头不律方外方位方位词方向方形方兴未艾方言方药方圆方丈方丈方针方阵方正方志方桌方子
【漢典】

方 國語辭典

方ㄈㄤfāng
名
  1. 四個角都是九十度的四邊形。如:「正方形」、「長方形」。

  2. 區域。如:「地方」、「遠方」。

  3. 古代稱地為「方」。《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漢·高誘·注:「圓,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如:「東方」、「四面八方」、「對方」、「我方」、「雙方」。

  5. 法子、辦法。如:「方法」、「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6. 治病的藥單、配藥的單子。如:「藥方」、「偏方」、「祕方」、「處方」。《鏡花緣·第二九回》:「此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7. 數學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詞。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匾額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圖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陣」。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

副
  1. 才、始。如:「書到用時方恨少」、「如夢方醒」。《紅樓夢·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適。如:「來日方長」、「方興未艾」。《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 將。《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璽書勞異曰:『方論功賞,以答大勛。』」《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介
  1. 當、在。《莊子·人間世》:「方今之時,僅免刑焉。」《漢書·卷六六·楊敞傳》:「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

【漢典】
【卯集下】【方】 方·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方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 方·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古文〕𤙗【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𠀤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𠀤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又【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又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又【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又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又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又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又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又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又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又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又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𥳑也。

又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又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又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又【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又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又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又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又【廣韻】【集韻】𠀤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又【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又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又【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又【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漢典】
【卷八】【方】

方 《说文解字》

【卷八】【方】
《說文解字》

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府良切

《說文解字注》

(方)倂船也。周南。不可方思。邶風:方之舟之。釋言及毛傳皆曰:方,泭也。今爾雅改方爲舫,非其義矣。倂船者,並兩船爲一。釋水曰:大夫方舟,謂倂兩船也。泭者,編木以爲渡,與倂船異事。何以毛公釋方,不曰倂船而曰泭也。曰倂船,編木其用略同,故俱得名方。方舟爲大夫之禮,詩所言不必大夫,則釋以泭可矣。若許說字,則見下从舟省而上有竝頭之象。故知倂船爲本義,編木爲引伸之義。又引伸之爲比方,子貢方人是也。秦風:西天之防。毛曰:防,比也。謂防卽方之假借也。又引伸之爲方圓,爲方正,爲方向。又假借爲旁。丄部曰:旁,溥也。凡今文尙書作旁者,古文尙書作方,爲大也。生民:實方實苞。毛曰:方,極畝也。極畝,大之意也。又假借爲甫。召南:維鳩方之。毛曰:方之,方有之也,方有之猶甫有之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兩當作㒳,下象兩舟倂爲一。上象兩船頭總於一處也。府良切。十部。通俗文。連舟曰舫。與許說字不同。葢方正字俗用舫。凡方之屬皆从方。

(汸)方或从水。

【漢典】

方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ɑŋ˥ 唐代读音 *biɑng日语读音 KATA NARABERU KURABERU韩语罗马 PANG现代韩语 방越南语 phương

客家话 [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腔] fong1粤语 fong1潮州话 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近代音 非母 江陽韻 平聲陰 方小空;中古音 奉母 陽韻 平聲 房小韻 符方切 三等 合口;非母 陽韻 平聲 方小韻 府良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唐部 ;王力系统:幫母 陽部 ;

官话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方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方」 鐵122.3合8667「方」 戍B180鼎商代晚期集成2694「方」 天卜「方」 說文‧方部「方」 睡.秦131「方」
「方」 燕606合6754「方」 𥃝圜器西周早期集成10360「汸」 說文或體
「方」 佚18合6314「方」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倣
㕫
汸
𤙗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钫(fang1)
    2. 祊(fang1)
    3. 趽(fang1)
    4. 邡(fang1)
    5. 芳(fang1)
    6. 坊(fang1)
    7. 枋(fang1)
    8. 堏(fang1)
    9. 汸(fang1)
    10. 牥(fang1)
    11. 淓(fang1)
    12. 錺(fang1)
同部首
    1. 㫊
    2. 旒
    3. 族
    4. 旜
    5. 㫌
    6. 旃
    7. 斻
    8. 旉
    9. 旇
    10. 㫎
    11. 㫉
    12. 旑
同笔画
    1. 仏
    2. 卍
    3. 切
    4. 仂
    5. 龶
    6. 𠃛
    7. 兂
    8. 计
    9. 为
    10. 㕛
    11. 化
    12. 予
小学古诗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初中古诗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