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tài

ㄊㄞˋ

部首 心

部外 4

总笔画 8

繁体 態

態 㑷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001

上下结构

1344454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ynu

kip

gdsw

40333

拼音 tài

注音 ㄊㄞˋ

部首 心 部外 4总笔画 8

统一码 6001笔顺 13444544

常 标

态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态

(態)

tài ㄊㄞˋ

  1. 形状,样:~度。状~。姿~。形~。神~。动~。静~。事~。情~。常~。变~。体~。生~。
  2.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英语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德语 Gesinnung (S)​,Haltung (S)​,Verhältnis (S)

法语 conduite,tenue,manières,mine (expression)​

© 汉典

态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态

態 tài

〈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posture; carriage; attitide]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condition; appearance]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voice]——见“主态”

常用词组


态度态势
© 汉典
【卯集上】【心】 態·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态”字头,请参考“態”字。)
【卯集上】【心】 態·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他代切,音貸。【說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或从人作㑷。

又【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又叶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𠫷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又叶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𩐒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又叶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又叶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爲此態也。

© 汉典
【卷十】【心】

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态”字头,请参考“態”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意也。从心从能。㑷,或从人。他代切〖注〗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

『說文解字注』
意態也。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補。意態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態。猶䛐者意内而言外。有是意因有是言也。意者、識也。从心能。會意。心所能必見於外也。能亦聲。一部。
© 汉典

态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i˥˧

粤语 taai3潮州话 tai3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态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態」。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態」 說文‧心部「態」 「态」「态」
「㑷」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態
㑷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夳(tai4)
    2. 泰(tai4)
    3. 大(tai4)
    4. 钛(tai4)
    5. 㥭(tai4)
    6. 㑷(tai4)
    7. 忕(tai4)
    8. 䣭(tai4)
    9. 舦(tai4)
    10. 太(tai4)
    11. 忲(tai4)
    12. 汰(tai4)
同部首
    1. 㥲
    2. 惫
    3. 㤲
    4. 恏
    5. 恴
    6. 㥖
    7. 㥣
    8. 恁
    9. 慧
    10. 怎
    11. 憃
    12. 憄
同笔画
    1. 乖
    2. 苭
    3. 呩
    4. 岮
    5. 杻
    6. 事
    7. 祇
    8. 冞
    9. 贮
    10. 朋
    11. 杪
    12. 㚳
初中古诗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