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xíng

ㄒㄧㄥˊ

部首 彡

部外 4

总笔画 7

侀 𢒈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F62

左右结构

113233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gaet

mthhh

aepd

12422

拼音 xíng

注音 ㄒㄧㄥˊ

部首 彡 部外 4总笔画 7

基本区 5F62笔顺 1132333

常 通 标

形 基本解释

● 形

xíng ㄒㄧㄥˊ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
  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
  4. 对照,比较:相~见绌。
  5. 状况,地势:~势。
  6. 古同“型”,模子。
  7. 古同“刑”,刑罚。

英语 form, shape, appearance

德语 Gestalt (S)​,Form

法语 paraître,comparer,forme,corps,silhouette

【漢典】

形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形 xíng

〈名〉

(1) 同本义 [shape;form]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2) 形体,实体 [body]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3) 容色,容貌 [appearance]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4)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terrain]

秦,形胜之国。——《史记》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5) 情势,形势 [situation]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6) 通“型”。模型 [mold]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词性变化

◎ 形 xíng

〈动〉

(1) 画图形 [draw designs,maps,etc.]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又如:形摹(描摹)

(2)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show;express]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3) 比较,对照 [contrast]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又如:相形见绌

(4) 描绘 [describe]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5)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form]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常用词组


形变形单影只形格势禁形骸形迹形迹可疑形貌形容形容形容形容词形声形式形式主义形势形势逼人形态形体形象形心形形色色形影形影不离形影相吊形影相随形影相追形制形状
【漢典】

形 國語辭典

形ㄒㄧㄥˊxíng
名
  1. 實體、身體。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2. 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3. 狀況。如:「情形」。

  4. 地勢。如:「地形」、「形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動
  1. 表現、顯現。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 構成、變成。《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3. 描寫。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4. 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漢典】
【寅集下】【彡】 形·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形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 形·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邢。【說文】象形也。【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註】貌,姿體。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註】得形勢之勝便者。【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按與鉶同。

【漢典】
【卷九】【彡】

形 《说文解字》

【卷九】【彡】
『說文解字』

象形也。从彡幵聲。戶經切

『說文解字注』

(形)象也。各本作𧰼形也。今依韵會本正,𧰼當作像。謂像似可見者也。人部曰:像,似也。似,像也。形容謂之形,因而形容之亦謂之形。六書二曰:像形者,謂形其形也。四曰:形聲者,謂形其聲之形也。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分偁之,實可互偁也。左傳:形民之力,假爲型模字也。易:其形渥,假爲㓝罰字也。从彡,有文可見,故从彡。幵聲,戸經切。十一部。按枅筓字皆古兮切。研字五堅切。幵聲古音俟考。

【漢典】

形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ŋ˧˥ 唐代读音 *heng日语读音 KATACHI KATA ARAWARERU韩语罗马 HYENG现代韩语 형越南语 hình

客家话 [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粤语 jing4

近代音 曉母 庚青韻 平聲陽 行小空;中古音 匣母 青韻 平聲 𠛼小韻 戶經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青部 ;王力系统:匣母 耕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形」 說文‧彡部「形」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侀
𢒈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硎(xing2)
    2. 郉(xing2)
    3. 䤯(xing2)
    4. 侀(xing2)
    5. 鋞(xing2)
    6. 滎(xing2)
    7. 㣜(xing2)
    8. 㓝(xing2)
    9. 洐(xing2)
    10. 銒(xing2)
    11. 㼛(xing2)
    12. 㬐(xing2)
同部首
    1. 㣑
    2. 彩
    3. 㣍
    4. 彦
    5. 彰
    6. 㣊
    7. 篸
    8. 彧
    9. 彥
    10. 㣏
    11. 彨
    12. 㣐
同笔画
    1. 花
    2. 豕
    3. 阷
    4. 㦾
    5. 𠇚
    6. 㭆
    7. 帉
    8. 㿝
    9. 㠸
    10. 阽
    11. 苌
    12. 䎲
初中古诗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唐·刘禹锡 《陋室铭》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魏学洢 《核舟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先秦·《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