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dì

tì

tuí

ㄉㄧˋ

ㄊㄧˋ

ㄊㄨㄟˊ

部首 弓

部外 4

总笔画 7

𠂖 𢦢 悌 第 弚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F1F

单一结构

435152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uxht

cnlh

udyz

80227

拼音 dì tì tuí

注音 ㄉㄧˋ ㄊㄧˋ ㄊㄨㄟˊ

部首 弓 部外 4总笔画 7

统一码 5F1F笔顺 4351523

常 通 标

弟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弟

dì ㄉㄧˋ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
  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
  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
  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
  5. 古同“第”,次序。
  6. 古同“第”,但。

其它字义


● 弟

tì ㄊㄧˋ

 ◎ 古同“悌”,孝悌。

其它字义


● 弟

tuí ㄊㄨㄟˊ

 ◎ 〔~靡〕颓唐;柔顺。

英语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法语 frère cadet,petit frère

© 汉典

弟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弟 dì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order]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younger brother]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cousin]。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used in place of “I”]。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disciple]。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younger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词性变化

◎ 弟 dì

〈动〉

通“悌”。敬爱兄长 [respect brother]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常用词组


弟弟弟妇弟妹弟媳弟兄弟子

© 汉典

弟 國語辭典

弟ㄉㄧˋdì
名
  1. 称谓:➊ ​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➋ ​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➌ ​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媭之夫。」➍ ​对同辈朋友的自称。如:「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➎ ​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如:「仁弟」、「贤弟」。

  2.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

  3. 门徒、学生。如:「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

弟ㄊㄧˋtì
名
  1.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同「悌 」。

动
  1. 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同「悌 」。

副
  1. 但、且。《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 汉典
【寅集下】【弓】 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弟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 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𠂖𢦢【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𠀤第上聲。【說文】朿韋之次第也。【釋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廣韻】今爲兄弟字。【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書·君𨻰】惟孝友于兄弟。

又與悌通。【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又易也。【廣韻】愷悌,一作豈弟。【詩·齊風】齊子豈弟。【傳】豈,樂也。弟,易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第。義同。◎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 汉典
【卷五】【弟】

弟 《说文解字》

【卷五】【弟】
『說文解字』

韋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屬皆从弟。𠂖,古文弟从古文韋省,丿聲。特計切

『說文解字注』

(弟)韋束之次弟也。以韋束物。如輈五束、衡三束之類。束之不一則有次弟也。引伸之爲凡次弟之弟、爲兄弟之弟、爲豈弟之弟。詩正義引說文有第字。从古文之象。文各本作字。今正。說文小篆有从古文之像似者凡三。曰弟、曰革、曰民。皆各像其古文爲之。特計切。十五部。凡弟之屬皆从弟。


(𠂖)古文弟。从古文韋省。古文韋見韋部。丿聲。丿、右戾也。房密匹蔑二切。

© 汉典

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i˥˧; tʰi˥˧; tʰuei˧˥ 唐代读音 *dhěi日语读音 OTOUTO韩语罗马 CEY现代韩语 제越南语 đệ

客家话 [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粤语 dai6 tai5潮州话 di6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去聲 帝小空;中古音 定母 薺韻 上聲 弟小韻 徒禮切 四等 開口;定母 霽韻 去聲 第小韻 特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定母 脂部 ;定母 脂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弟」 乙8818「弟」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弟」 包2.86「弟」 說文古文「弟」 睡.日甲2「弟」
「弟」 乙484合21722「弟」 鄂侯弟厂孖日季卣西周早期集成5325「弟」 包2.138反「弟」 說文‧弟部
「弟」 庫453「弟」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弟」 郭.六.1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𠂖
𢦢
悌
第
弚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䨀(di4)
    2. 遆(di4)
    3. 俤(di4)
    4. 䞶(di4)
    5. 嵽(di4)
    6. 諟(di4)
    7. 慸(di4)
    8. 梊(di4)
    9. 䱱(di4)
    10. 蒂(di4)
    11. 䀸(di4)
    12. 坔(di4)
    13. 屉(ti4)
    14. 挮(ti4)
    15. 䶑(ti4)
    16. 笹(ti4)
    17. 啑(ti4)
    18. 瓋(ti4)
    19. 朑(ti4)
    20. 逷(ti4)
    21. 䙗(ti4)
    22. 棣(ti4)
    23. 眣(ti4)
    24. 䣠(ti4)
    25. 穨(tui2)
    26. 墤(tui2)
    27. 魋(tui2)
    28. 僓(tui2)
    29. 頽(tui2)
    30. 頺(tui2)
    31. 橔(tui2)
    32. 䀃(tui2)
    33. 頹(tui2)
    34. 㾯(tui2)
    35. 㿉(tui2)
    36. 尵(tui2)
同部首
    1. 张
    2. 㣀
    3. 彆
    4. 弦
    5. 彈
    6. 彌
    7. 彂
    8. 引
    9. 弴
    10. 弿
    11. 㢸
    12. 㣁
同笔画
    1. 彷
    2. 伲
    3. 阸
    4. 弝
    5. 臫
    6. 𠂯
    7. 尿
    8. 花
    9. 汴
    10. 㔷
    11. 龟
    12. 䢍
小学古诗词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初中古诗词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