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jiā

ㄐㄧㄚ

部首 力

部外 3

总笔画 5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2A0

左右结构

53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lkg|ekg

ksr

ymj

46000

拼音 jiā

注音 ㄐㄧㄚ

部首 力 部外 3总笔画 5

统一码 52A0笔顺 53251

常 通 标

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加

jiā ㄐㄧㄚˉ

  1. 增多:增~。追~。~倍。~封。
  2.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
  3.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
  4.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
  5.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
  6.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7. 姓。

英语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德语 addieren, plus

法语 additionner,augmenter,ajouter,insérer,plus

© 汉典

加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加 jiā

〈动〉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make a false report;slander]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increase;add]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take part in]。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bully]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 加 jiā

〈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ní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 加 jiā

〈名〉

(1) 益处;好处 [benefit;goo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常用词组


加班加倍加车加车加尔各答加法加封加盖加工加固加冠加官加官进禄加害加号加急加价加减乘除加紧加劲加剧加快加勒比海加里曼丹加料加料加仑加码加密加冕加农炮加派加气加强加热加入加深加速加速度加速器加添加温加薪加压加演加以加意加油加油站加重加重
© 汉典

加 國語辭典

加ㄐㄧㄚjiā
动
  1. 算法上,指两个数目的结合。如:「三加五等于八。」

  2. 将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如:「花生米加豆腐干,滋味胜火腿。」《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轭。」

  3. 置(刑)​或施(恩)​。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宋·欧阳修〈泷冈阡表〉:「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4. 增益。如:「增加」、「加股」。《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唐·韩愈〈答李翊书〉:「加其膏而希其光。」

  5. 参见「加以 」条。

副
  1. 更。《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名
  1.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参见「加法 」条。

  2. 姓。如汉代有加特奴。

© 汉典
【子集下】【力】 加·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3

加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 加·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3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家。【說文】語相增加也。从力口。【徐曰】會意。【爾雅·釋詁】重也。【註】重𤴁也。【玉篇】益也。【論語】又何加焉。

又【廣韻】上也,陵也。【論語】吾亦欲無加諸人。【註】陵也。

又【增韻】施也,著也。【禮·冠義】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又【韻補】叶居何切,音哥。【東方朔·七諫】蓬艾親入御于牀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棄捐葯芷與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又叶居之切,音姬。【三略】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彊有所加。

© 汉典
【卷十三】【力】

加 《说文解字》

【卷十三】【力】
『說文解字』

語相增加也。从力从口。古牙切

『說文解字注』

(加)語相譄加也。譄各本作增。今正。增者、益也。義不與此同。譄下曰。加也。誣下曰。加也。此云語相譄加也。知譄誣加三字同義矣。誣人曰譄。亦曰加。故加从力。論語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馬融曰。加、陵也。袁宏曰。加、不得理之謂也。劉知幾史通曰。承其誣𡚶。重以加諸。韓愈爭臣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爲直者。皆得加字本義。引申之、凡據其上曰加。故加巢卽架巢。从力口。謂有力之口也。會意。古牙切。十七部。

© 汉典

加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Ą˥ 唐代读音 ga日语读音 KUWAERU KUWAWARU KUWAETE韩语罗马 KA现代韩语 가越南语 gia

客家话 [梅县腔] ga1 [海陆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陆丰腔] ga1 [沙头角腔] ga1 [宝安腔] ga1 [台湾四县腔] ga1粤语 gaa1 gaa3潮州话 gia1

近代音 見母 家麻韻 平聲陰 家小空;中古音 見母 麻韻 平聲 嘉小韻 古牙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歌部 ;王力系统:見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加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加」 加作父戊爵西周早期集成8924「加」 包2.35「加」 說文‧力部「加」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㔖(jia1)
    2. 浃(jia1)
    3. 䇲(jia1)
    4. 耞(jia1)
    5. 猳(jia1)
    6. 埉(jia1)
    7. 䴥(jia1)
    8. 枷(jia1)
    9. 鎵(jia1)
    10. 迦(jia1)
    11. 抸(jia1)
    12. 夾(jia1)
同部首
    1. 势
    2. 劳
    3. 勇
    4. 励
    5. 務
    6. 勤
    7. 勌
    8. 㔣
    9. 勩
    10. 㔓
    11. 勆
    12. 劬
同笔画
    1. 仕
    2. 奶
    3. 𠂘
    4. 乧
    5. 丕
    6. 庀
    7. 𠂟
    8. 㒰
    9. 厺
    10. 巧
    11. 𠂡
    12. 本
初中古诗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先秦·左丘明 《曹刿论战》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