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dòng

ㄉㄨㄥˋ

部首 冫

部外 5

总笔画 7

繁体 凍

凍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1BB

左右结构

4115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uaiy

imkd

tdhk

34194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部首 冫 部外 5总笔画 7

统一码 51BB笔顺 4115234

常 标

冻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冻

(凍)

dòng ㄉㄨㄥˋ

  1.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结。~害。~馁。
  2.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肉~。
  3.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得慌。防~。~伤。~疮。

英语 freeze; cold, congeal; jelly

法语 gelée,geler,congeler,avoir froid

© 汉典

冻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冻

凍 dòng

〈动〉

(1) (形声。从仌( bīng),东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freeze]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4) 受冻;感到寒冷 [get frozen]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词性变化

◎ 冻

凍 dòng

〈名〉

(1) 厚冰 [ice]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2)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3) 汁液或其他含水物质受冷而凝成的固体或半固体 [jelly]。如:肉皮冻;鱼冻

(4) 姓

◎ 冻

凍 dòng

〈形〉

(1) 寒冷,受冷或感到冷 [be very col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冻刺刺(冻钦钦。冷得发颤的样子);冻冽(冰冷;极冷);冻剥剥(寒冷透凉地);小心冻着

(3) 水晶般的,形容像冰一般晶莹润泽的 [crystal]

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文彭《印章杂说》

(4) 又如:冻珠;亦为冻石的简称;冻石(一种可制成印章或工艺品的石头);冻云(冬天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5) 寒凉 [cool]。如:冻酒(寒凉的酒);冻泉(寒凉的泉水);冻醴(冷酒)

常用词组


冻冰冻疮冻豆腐冻风冻干冻害冻僵冻结冻醪冻裂冻馁冻肉冻伤冻死冻土冻硬冻雨冻原
© 汉典
【子集下】【冫】 凍·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凍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冻”字头,请参考“凍”字。)
【子集下】【冫】 凍·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貢切,東去聲。【說文】冰也。【禮·月令】孟冬,地始凍。孟春,東風解凍。【風俗通】冰壯曰凍。

又【唐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𠀤音東。義同。

© 汉典
【卷十一】【仌】

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冻”字头,请参考“凍”字:)
【卷十一】【仌】
『說文解字』

仌也。从仌東聲。多貢切

『說文解字注』
仌也。初凝曰仌。仌壯曰凍。又於水曰冰。於他物曰凍。故月令曰。水始冰。地始凍。从仌。東聲。多貢切。九部。
© 汉典

冻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ŋ˥˧

粤语 dung1 dung3潮州话 dong3 dang3

官话 晋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冻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凍」。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凍」 說文‧仌部「凍」 「冻」「冻」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凍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峒(dong4)
    2. 㼯(dong4)
    3. 侗(dong4)
    4. 姛(dong4)
    5. 燑(dong4)
    6. 駧(dong4)
    7. 䅍(dong4)
    8. 洞(dong4)
    9. 挏(dong4)
    10. 狪(dong4)
    11. 湩(dong4)
    12. 动(dong4)
同部首
    1. 鿑
    2. 𠘞
    3. 𠘓
    4. 𠘘
    5. 凁
    6. 𠗇
    7. 㓑
    8. 冮
    9. 㓒
    10. 𠗣
    11. 𠗺
    12. 𠗧
同笔画
    1. 诅
    2. 狅
    3. 闳
    4. 亜
    5. 刢
    6. 𠚇
    7. 佂
    8. 谷
    9. 批
    10. 𠖁
    11. 岆
    12. 坍
初中古诗词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