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rén

ㄖㄣˊ

部首 亻

部外 2

总笔画 4

忎 𡰥 忈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4EC1

左右结构

32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wfg

omm

nbd

21210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亻 部外 2总笔画 4

基本区 4EC1笔顺 3211

常 通 标

仁 基本解释

● 仁

rén ㄖㄣˊ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英语 humaneness, benevolence, kindness

德语 Herzensgüte, Gutherzigkeit, Güte (S)​,Humanität, Menschlichkeit (S, Philos)​,Kern (S)​,Wohlwollen (S)​,empfindlich, sensibel (Adj)​,human, gütig (Adj)

法语 humanité,bienveillance,amande,pépin,bon,bienveillant

【漢典】

仁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仁 rén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3)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4)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5)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6)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7)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8)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9)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0)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1)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2)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3) 古县名 [Ren]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4) 水名 [Ren River]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5)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6) 姓

词性变化


◎ 仁 rén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warm and rich]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 仁 rén

〈动〉

(1) 亲爱 [love]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miss]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常用词组


仁爱仁慈仁德仁弟仁厚仁惠仁民爱物仁人君子仁人义士仁人志士仁术仁心仁术仁兄仁言利博仁义仁义道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政仁至义尽
【漢典】

仁 國語辭典

仁ㄖㄣˊrén
動
  1. 親愛。如:「仁民愛物」。

名
  1.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3.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4.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形
  1.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漢典】
【子集中】【人】 仁·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仁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仁·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古文〕忎𡰥【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漢典】
【卷八】【人】

仁 《说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𡰥,古文仁或从尸。如鄰切〖注〗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注〗忈rén,親,仁愛。

《說文解字注》

(仁)親也。見部曰:親者,密至也。从人二。㑹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於此意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以相人耦爲敬也。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云: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正義曰:人偶者,謂以人意尊偶之也。論語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禮注云:人偶相與爲禮儀皆同也。按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謂仁乃是人之所以爲心也。與中庸語意皆不同。如鄰切。十二部。


(忎)古文仁,从千心作。从心。千聲也。


(𡰥)古文仁,或从尸。按古文夷亦如此。

【漢典】

仁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ʐən˧˥ 唐代读音 njin日语读音 HITO ITSUKUSHIMU韩语罗马 IN现代韩语 인越南语 nhân

客家话 [梅县腔]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ngin2) [客英字典]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海陆腔] rin2 [宝安腔] jin2 [陆丰腔] jin3 [东莞腔] jin2粤语 jan4

近代音 日母 真文韻 平聲陽 人小空;中古音 日母 眞韻 平聲 仁小韻 如鄰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先部 ;王力系统:日母 真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仁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𡰥」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𡰥」 包2.180「忎」 說文古文「仁」 睡.法63「仁」
「」 郭.唐.15「𡰥」 說文古文
「忎」 郭.唐.2「仁」 說文‧人部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忎
𡰥
忈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忎(ren2)
    2. 䌾(ren2)
    3. 𠆧(ren2)
    4. 芢(ren2)
    5. 䴦(ren2)
    6. 朲(ren2)
    7. 壬(ren2)
    8. 鵀(ren2)
    9. 亻(ren2)
    10. 䛘(ren2)
    11. 忈(ren2)
    12. 任(ren2)
同部首
    1. 𠑭
    2. 儍
    3. 侂
    4. 侑
    5. 𠉆
    6. 𠐽
    7. 𠊓
    8. 𠏦
    9. 𠑢
    10. 𠌙
    11. 𠍖
    12. 𠏈
同笔画
    1. 𠔾
    2. 𠘮
    3. 亣
    4. 丰
    5. 户
    6. 厹
    7. 计
    8. 介
    9. 刅
    10. 𠀈
    11. 𠘩
    12. 瓦
初中古诗词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