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查询索引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条目
汉字
词语
成语
汉字拆分
拼音
笔顺
五笔编码
仓颉编码
四角号码
UNICODE
导航
汉典
查询索引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车
1-8、12-17 《金文编》 929~931页。9、10、11 《甲文编》531~532页。18《说文》301页。
形声字。
《说文》
:“
車,輿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凡车之属皆从车。
”郭沫若
《卜辞通纂》
:“
二车字一作
,一作
。前者象双轮一辕,辕端有衡。亦有作
者,于衡之两端更有二轭,所以叉马颈者也。观此可证殷人一车只驾二马。后者象两轮之间有箱,均车之繁文。金文中车字及从车之
字,多如是作。
”甲骨文和殷末周初金文中的全体象形的车字,有车箱、两轮、两键、一辕、一衡、两轭,但在殷末周初金文中已有省略车箱的车字,在甲骨文中更有省略车箱的车字,省略车辕和双轭一横的车字,只剩两轮一箱,更有只剩两轮一轴的车字。西周早期至中期车字仍继承繁体全形车字形体,但多省车箱,更有省一轮一箱而剩一轮作
者,如果此形省掉一辕一衡双轭,则作車,正与西周中晚期及春秋战国以后的车字同形了。在西周中晚期的师同鼎铭文中有全形的車和省形“車”字。省形的“車”字形体从西周金文
省为
看, “車”当为一轴一轮两键(或两轂)形。(周宝宏)
——李学勤《字源》
扩展阅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个“车”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是车的上视形,中间的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两个圆形是车轮。金文②的形体基本上与甲骨文相同。③是小篆的形体,仅保留了一个车轮。楷书④由小篆直接变来。⑤是简化字的写法。
“车”的本义,在上古专指“战车”,如
《左传•隐公元年》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大意是:命令子封帅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后来一般的车子都叫“车”,如(
《史记•秦始皇本纪》
:“
车同轨,书同文。
”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了车轨(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和文字。至于
《左传•僖公五年》
所说的“
辅车相依
”中的“车”,若理解为“战车”可就错了。这里的“辅”是“颊骨”,"车”字专指牙床。“车骑”一词在古书中较为常见,多指“车马”,如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
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请注意:这个“车骑”的“骑”字,应读为jì(计),而不应读为qí(其)。还请注意:古代车、舆、辇(niǎn捻)、轺(yáo尧)是有区别的,应分辨清楚。车、舆、辇、轺都是指车子,也可以指轿子。不过,“辇”原指人力拉的车,汉以后特指皇帝乘坐的车。“轺”是指一种轻便、快速的马车。
“车”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车”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车”和车的动作有关,如“军”、“轿”、“轨”、“转”、“载”、“轮”等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車 14A06A10 14A37A7(727) 甲詁3145 金詁1794 戰典531
輿輪之總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凡車之屬皆从車。
(尺遮切)
:
籀文車。
釋義
:輿輪之總名。
釋形
:甲骨文象車衡、戹、轅、服、輪之形,或部分簡省,車覆轅斷則字亦如實呈現。周晚師同鼎省成一輪。其後字形相承,幾無變化。《說文》籀文實為宅簋一類字形之訛形。
甲骨文另有“
”一形,舊亦釋“車”,竊以為當釋“軎”(參見下文)。
六書:象形。
——季旭昇《说文新证》
車輿輪①之總名。
夏后時奚仲
②所造。
象形③。
凡車之屬皆从車。
④,籀文車。
尺遮切(chē)。
【譯文】車,車箱、車輪等等部件匯成一個整體,其總稱叫車。是夏后時代名叫奚仲的人製造的。象形。大凡車的部屬都从車。
,籀文車字。
【注釋】①輿輪:
《段注》
:“
車之事多矣,獨言輿輪者,以轂、輻、牙皆統於輪,軾、䡈、軫、軹
、轛皆
統
於
輿
,輪與軸則所以行此輿輪者也。
”②奚仲:王筠
《句讀》
:“
鄭氏《六藝論》:‘黄帝佐官有七人,奚仲造車。然則黄帝時自有奚仲,夏后氏之車正,與之同名耳。'
”③象形:將車横看,成。王筠
《句讀》
:“
篆之中央,其輿也;兩一,其輪也;一則屬于輪之軸也。
”④
:
《段注》
:“
从戈者,車所建之兵,莫先於戈也。从重車者,象兵車聯綴也,重車則重戈矣。
”
【參證】甲文作
,金文作
。孫詒讓
《籀文車字説》
:“
(左)象兩輪,旁兩畫,象轂耑之鍵,而軸貫之,其中畫特長、夾於兩輪與軸午交者,輈也。輈曲為梁形,前出而連於衡。故(有右形)。長畫與輈午交者,衡也。兩旁短畫下岐如半月者,軏與軶也。
”按:照孫説,籀文右旁應作
。金文第二字與孫説幾乎完全吻合。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汉典:zdic.net
【
加载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