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說文簡析(三)

汤可敬

作者简介:汤可敬,1941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1992年被评聘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说文学与汉语史研究。编著《新编古代汉语》(198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1992年修订,并更名为《古代汉语》),曾获国家教委第二届(1986-1989)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专著《说文解字今释》(1997年岳麓书社初版,2006年再版),曾入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另发表《词诠述评》《部首略说》《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等四十余篇论文。

 

《説文》學史略

 

從東漢到唐代,是《説文》學的起始期。其代表人物是李陽冰。唐代以前,《説文》只有傳寫本,没有刊印本。生活在唐肅宗、代宗年間的李陽冰把自家收藏和搜集到的《説文》抄本,加以整理和研究,刊定為30卷,修正筆法;第一個大膽懷疑許説,雖有不少主觀臆説,但也時有正確的意見。
 
從宋代到明代是《説文》學的發展期,其代表人物是大小徐。
 
南唐徐鍇(即小徐),著有《説文解字繫傳》,共40卷,這是現存最早也是最完備的注本。它除有一般注本的共同寫法外,其顯著特徵是,特别注意從聲音上考索字義,從形聲字的聲旁説明字義。這種因聲求義的方法對清代訓詁學家有很大影響。周祖謨先生在《問學集•徐鍇的説文學》一文中説:“徐鍇(繫傳)是清代文字訓詰之學的前驅。”
 
宋太宗雍熙初年(984年),徐鍇的哥哥北宋徐鉉(即大徐),與句中正、葛湍、王維恭受詔同校《説文》,雍熙三年(986)十一月完稿,太宗命國子監雕為印版,這就是現在通行的大徐本。它整理審定原書,將原書的15篇各分上下,成為30卷;依據唐代孫愐《唐韵》,逐字反切注音;在許慎的説解内,加上“臣鉉曰”、“臣鉉等曰”的按語’以參校異同,辨别正俗和訛謬;將經籍常見的而許慎未收的字偏入“新附字”加以解説,共得402字。
 
宋代值得一提的還有鄭樵。他對六書理論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詳細論證了文字形體子母相生的結構特徵。王力在《中國語言學史》中説:“自大小徐以來,《説文》之學中斷了八百年。”從這八百年間没有什麽可以稱道的《説文》學著作來看,“中斷”二字并不過份。但明代萬曆年間吴中趙宧光有《説文長箋》,雖有“肆意刊改”之過,“然其于六書之指不無管窺”(見顧炎武《日知録》語)。明末清初湖南衡山王夫之有《説文廣義》,于文字、詞匯,甚至語法現象多有探討。
 
清朝是《説文》學的鼎盛期。據丁福保《説文解字詁林•引用諸書姓氏録》來看,從清初到清末的章炳麟為止,凡有所著述者,共有220人。其中卓有成就的要算段、桂、王、朱四大家。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全面地論述了文字形、音、義的相互關係,特别在古音韵方面多有發明。具體地説,它校訂了《説文》的文字;關明了《説文》的條例;引證古書闡述《説文》説解;以聲音為關鍵,説明訓詁,闡述字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
 
與《段注》同時的,還有桂馥《説文解字義證》。《段注》邃于聲,桂著博于義。所謂“義證”,即義證字頭小篆,徵引在本義上使用過這個字的有關古籍,又義證許書説解,徵引有關古籍上的解釋。
 
王筠比段、桂小四十多歲,是朱駿聲的同輩人。他著有《説文釋例》、《説文句讀》、《文字蒙求》等作品。《段注》雖闡釋了《説文》的條例,但那只是隨文釋義;王筠《釋例》真正全面地、系統地、詳盡地闡述了《説文》的條例。《句讀》集段、桂二家之説,分析文字的形義,“兩家未合者,乃自考以説之”者,亦“一千一百余事”。(見王筠《説文句讀凡例》)《文字蒙求》是為教孩童識字而編撰的。王筠的特點是,十分重視文字學、《説文》學的普及工作,通俗易懂是其顯著特點;而自己的創見常常寓于通俗平易的説解之中;其另一個特點,如姚孝遂在《許慎與説文解字》一書中所説,“利用了當時金石銘刻之學的研究成果,用古文字來推求文字的本來面目。在四大家之中,祇有王筠能作到這一點。”
 
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是一部檢索通假的工具書。所謂“説文”,是以《説文》為本,説明字的本形本義;所謂“通訓”,是通釋訓詁,討論字義的引申和字的通假;所謂“定聲”,是確定某字在古音系統中的聲韵地位。全書按韵部和形聲聲符編次文字,着重通過音義的關係,指出文字的通假正别,便于“因聲以求義”。
 
最後應該提出的是近人丁福保編著的《説文解字詁林》。丁著是《説文》注解的總匯,蒐集了本世紀30年代以前研究《説文》的著作二百餘種,共82册。胡樸安《詁林評語》概括該書的特點説:“一、檢一字而各學説悉在也;二、購一書而衆本均備也;三、無删改,仍為各家原面目也;四、原本影印,决無錯誤也。”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汉典: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