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中国何时出现天圆地方及二十八宿的想象

许进雄

​作者简介:许进雄,1941年出生于高雄。准备大学联考时,读到清代王念孙注释的《广雅疏证》,从此踏上研究中国文字奥妙的学问。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学时,开始研读甲骨学,专精甲骨文和博物馆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应聘加拿大多伦多市安大略博物馆(1968年),整理馆藏的甲骨(明义士收藏),在博物馆研究阶段,得到重要发现──「以甲骨上的钻凿形态作为断代的新标准」,此一发现影响文字学界甚巨。安阳博物馆甲骨展览厅评为「甲骨学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

家具,最初是为方便日常生活而制作出的木制器具。可以想象定居比游牧生活更需要家具。木是容易腐烂的物质,不能够保存很久,所以很难从地下发掘的实物中得知中国何时开始使用家具,以及有些什么种类、是何种形状、用什么样的木料这些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想象,因为一年的气温有显著的变化,人们必须要适时更换衣着以适应,因此,首先需要的家具应该是装衣物之类的箱柜。最早期的箱柜应该用整块木头挖刻砍制而成,后来意识到要节省木材及提高质量,那就应该要想出既省料又方便操作的办法。具有6000多年历史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有榫卯及企口的薄木板,就是非常聪明的解决之道。这两种技术至今仍在使用。

夜观星象天地星辰的想象

图2-7 朱绘二十八宿漆木衣箱,长71厘米,宽47厘米,高40.5厘米,湖北省随县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早期,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

 

图2-8 图2-7箱盖图案

 

榫卯及企口都是使木料牢固接合的方式。榫是凿出带有凸出的头,而卯则是凿出孔洞以承接榫头。企口板则是在木板的两侧各凿出企口,以容纳另一块有梯形截面的木板,紧密衔接后成为不见通缝的平面。有了这两种技术,几乎所有的家具都可以制作了。商代甲骨文“贮”字:,作保存海贝于橱柜中的样子,可以推测当时已懂得使用箱柜。河姆渡的人们只用石与骨的工具,就能制造巧妙的木构件。商代的匠人已能使用青铜,甚至是铁工具,其技术的精巧肯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制造的箱柜必定更为精致。

 

图2-7中这件箱子的器身与盖子分别由整块木料砍挖而成。盖子呈拱圆状,器身是长方盒形,盖与身以子母口套合。器身与盖子的四角均伸出短把手,把手中间还刻有浅槽,方便在扣合后用绳索捆缚。很可能甲骨文的“贮”字就是这类箱子的鸟瞰形状,两边的三道短划是伸出的把手,而非竖立的脚架或装饰花样。盖顶的两侧各凿出一凹形的纽足,想不出其制作的必要性,可能是为了开启后方便搁置,避免磨损表面彩绘的图纹。这座墓葬中同形制的箱子共出土五件,其中一件刻有“紫锦之衣”四字,无疑是为储存衣物而造。

 

衣箱器内髹(xiū,以漆漆物谓之髹)红漆,器表髹黑漆,盖面(见图2-8)正中朱书篆文“斗”字,顺时针方向还以红色漆书写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顶两端分别绘有青龙与白虎的形象。龙首处针刻“之匫(hū)”两个字,龙尾处针刻“后匫”两个字,分析“匫”就是这件器物在楚国当时的称呼。侧面也绘有卷云纹、圆点及动物纹。

 

这件衣箱在中国的天文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把天空繁多的星星分成二十八群,名之为宿。东方七宿为角、亢、氐、房、心、箕、尾,以青龙为代表。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以朱雀为代表。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以白虎为代表。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以玄武为代表。其名称与顺序与此衣箱完全相同,代表东方的龙与西方的虎也一致,说明二十八宿的划分在战国初年已经确立,也表示当时应该有星图的绘制,甚至作为夜间海上导航的方向坐标。《淮南子•天文训》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的陈述,说不定这件箱盖作圆弧形,就是寓有天圆地方的用意。

 

图2-9 黑、黄两色彩绘漆木内棺,长250厘米,宽125~127厘米。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摘自 许进雄 《返来长安过: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购买本书请点击下方链接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