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仁义即人义

赵汀阳

作者简介: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讲座教授”,欧盟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委,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节”2005、2006中国项目总策划。

 

儒家的仁义概念很好地表达了共在原则的道义性质与博弈优势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抑制自私的高尚原则虽有道德优势,却未必具有生存优势或博弈优势,而假如道德原则缺乏博弈优势就没有可行性,必定被淘汰。这是伦理学在追求高尚理想时的根本困难。现代个人主义迫使道德从高尚原则不断撤退到所谓最低限度伦理,可是最低限度伦理已经远离了高尚而失去道德意义,甚至损坏道德。古人以“取法乎上”作为价值选择原则是有道理的,见贤思齐虽未必能够成贤,但向上之心尚能保证“所得其中”,而如果取法乎下,堕落就势不可挡了,可见最低限度伦理是姑息养奸的反道德观点。道德的根本难题是:高尚如何才能与成功一致?如何使道德优势兼备博弈优势?儒家理论之所以特别值得重视,就在于它给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解决方案。儒家试图在平凡人性中去创造高尚,从而使高尚成为一个现实可及的目标,其方法论是以合乎人情去保证道德的平凡性,同时在人情所允许的可能性中去最大限度地创造高尚,也就是去探索人情的上限。这就是以仁义概念为核心的儒家方案。
 
仁的直接意义意味着任意两人之间普遍有效的良好关系。仁属人心,因此,仁的扩展意义是:任意两人的人心之间的普遍有效良好关系,简单地说,仁是良好的心际关系。仁还有深层的形而上学含义,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论条件,所谓仁者人也,如果人而“不仁”就不是人而归入禽兽之列。这一含义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人的概念是ought to be所蕴涵的to be,而不是to be as it is;或者说,对于生活问题来说,人的有效概念必须是一个价值概念而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由此可以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并非爱一切自然人,而是爱人化了的道德人,所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此,仁是一种把人当人的意识,具有仁意识的人才是得证之人。人必须通过做人才成为人,而仁就是人化过程(humanization),仁而成人(humanization makes human being)。人的这个存在论演变揭示了,人性(humanity)不是自然人性(human nature)而是文化人性(human culture),人并非神造存在而是人造存在。概括地说,仁就是做人意识,它意味着把人当人并且与人共建良好关系的心意,而互相把人当人的关系就是人成为人的条件。
 
仁的概念贡献了一个重要的形而上学思路,它构造了人间目的论,从而无须求助神学目的论去论证人的存在意义。仁意味着在人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内在循环的价值证明,每个人作为人的意义由他人作证,因此,互相把人当人的互相作证的关系创造了人的价值。在理论上说,价值的互相循环作证模式比自我作证模式或上帝作证模式更完善,自我作证涉嫌自相关,而上帝作证又涉嫌不相干。只有在人的生活范围内能够给出人的存在意义和一切价值的理由,才真正证明了人的世界具有存在论上的自足性和完整性。
 
仁还只是做人意识,仁的意识需要落实为与之对应的实践才成为事实,如果有意无行,想的都没做,仁就没有实现。就是说,“我思”(cogito)必须落实为“我做”(facio),知成于行才得到证实,所以仁心必须落实为义举,没有落实为义的仁是不完整的。仁的实现方式就是义,仁体义用,仁为人心,义为人路。
 
义就是以实际行动与他人共命运。任何人的命运都由人之间的关系所定义,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承认、支持、帮助和成全,并且每个人都只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承认和成全,在他人之外无拯救,在人间之外无拯救。既然只有人能助人,因此,人对他人就有义不容辞的做人责任,是为人义(human obligations)。人义意味着两种道德义务:①当他人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那么就有责任帮助他人,这是一般通用人义;②义还意味着一种特殊关系所定义的特殊义务,可以表达为如果a无条件地帮助了b,并且b自愿接受了a的帮助,那么,b就因此有了在a需要的情况下帮助a的义务。
 
人义关系意味着恩情的循环性和再生性。如果施恩是第一人义,那么报恩就是第二人义,只接受而不回报是对关系的背叛,对关系的背叛就是对他人的否定,这种背叛不只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形而上学否定。如果缺乏人义,帮助他人总是得不到回馈,恩义总是付诸流水,关系就有去无回而衰竭,情义用完之时就是人的意义终结之日。人义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创造良好的恩情循环关系而积累人际情意,人义是情义的基础,而情义又是幸福的基础,因此人义的重要性无论怎么估价都不算过分。
 
仁义是朴实又深刻的道德选择,它不仅具有道德优势,同时又兼备生存优势,孟子相信仁者无敌,这并非无稽之谈。兼备道德和生存双重优势的道德策略不仅是伦理学的成功,而且是存在论的成功;不仅是对生活问题的道德解决,而且是对生活问题的一个存在论解决。如果说人权概念保卫了个人利益和权利而无比重要,那么人义概念则保证了循环不竭的恩义和幸福而同样无比重要。人权和人义正好形成互相配合,无论缺少人权还是缺少人义,都同样会造成人的存在悲剧。

 

 

——摘自 赵汀阳 《每个人的政治》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