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杜甫《望岳》诗意赏析

黄岳洲

作者简介:黄岳洲,1928年生,江苏扬州人。教授。苏州教育学院学术顾问、中文系教授。厅级待遇离休干部。1942年9月即参加革命,在新四军干部学校(即第二中学)学习兼部分缮写工作,后来任解放区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工作,中学教师,大学教授。系当代国内外知名的语言学家,主要研究音韵字、文字字、训诂学和修辞学,有语言学专著六本;古典文学评论和鉴赏家,主编《中华文学鉴赏宝库》等;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家,主编大学、中学教学参考书等一百三十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连贯复句。一问一答,用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夫(fú)”古读重唇音如“彼”,远指指示代词,用以强调。“夫”,可以指人;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也可以指物,除本例外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后分句是主谓谓语句,“青未了”是主谓词组作为“齐鲁”的谓语。

 

(2)“岱(dài)”,《说文》:“大山也。”“大”又读“太”,“太湖”就是“大湖”,“太平”就是“大平”,“泰山”也就是“大山”了。又,吴方言读“太太”为“tàtà”。《尚书•尧典》:“至于岱宗。”“岱宗”是大山之宗,五岳之首。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面。“青”,苍翠颜色,草木葱茏,生气勃勃。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岱宗那是怎么样啊?是齐、鲁大地一片葱茏没完没了。”泰山是伟大中国的象征。这句写泰山的雄奇壮阔,令人景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并列复句。对偶句,这副对联从意思看对得工整,“造化”对“阴阳”,都是并列词组;“神秀”对“昏晓”,也都是并列词组。“钟”对“割”。

 

(2)“钟”,古作“鍾”,本是酒器,引申为“积聚”;又如:“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下》)

 

(3)两句都是写远望写“岱宗”,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而又亲切动人。“钟”字见出“造化”的威力莫比,包罗一切。“割”本是极普通的动词,这里是截然分开,益见泰山南、北差距特别大,“割”字可谓推敲之妙例。以上两句写远望,写“岱宗”的神奇秀丽和巍峨接天。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上天、大地凝聚着人间所有的神奇和秀丽,南阳、北阴截然隔开了宇宙的清晨和夜晚。”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并列复句。前分句的主语是“云”,后分句的主语是作者,可以体会得之。前分句是连动式谓语结构。后分句其实是连贯复句的紧缩形式,即“作者裂眦,飞鸟入归”。

 

(2)“决‘眦’(zì)”,“决”,分裂开。人分为“诀”,冰分为“决”,石分为“玦”,缶分为“缺”,是一组同源词。“决裂”是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眦”,眼眶;《史记•项羽本纪》:“目眦尽裂。”云雾弥漫,远望得连眼角也裂开了。这句写远望又写细看,跟第一句写“齐鲁青未了”、第二句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样,都点出题目的“望”字。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荡漾心胸啊,产生了不尽的云气;决裂眼角啊,飞入了许多的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补充复句。第一分句是正句,亦即主要意思所在;第二分句补充说明理由。

 

(2)“会”,表示将来的某种可能性。“当”是“应该”,表事理之必然。又如:“人生在世,会当有业。”(《颜氏家训•勉业》)“会当”又引申为“将来应当”。一说“会当”是唐朝人的口语,“一定要”的意思,王勃《春思赋》有“会当一举绝风尘”。“凌”,登临;又如:“凌天池。”(张衡《东京赋》) “顶”,在“头顶”这个意思上古音义同“颠”、“巅”,是同源词。“览”,“见”、“观”、“觏”、“视”的同源词,这里特别近似于“观”,亦即集中目标看。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应当登上最高峰,一看下去许多山都矮小了。”

 

——黄岳洲《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

 

​

扩展阅读



望岳

 

【鹤注】公《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后,当是其时作。《元和郡县志》:泰山一曰岱宗,在兖州乾封县西北三十里。
 
岱宗夫如何[一],齐鲁青未了[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荡胸生曾云[四],决眦入归鸟[五]。会当凌绝顶[六],一览众山小[七]。
 
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王嗣奭《杜臆》云:“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眦”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绝顶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眦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一]《虞书》:“东巡狩,至于岱宗。”《前汉书·郊祀志》:岱宗,泰山也。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
 
[二]《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子夜歌》:“寒衣尚未了。”
 
[三]《庄子》:“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左传》:“天钟美于是。”钟,聚也。孙绰《天台赋序》:“天台者,山岳之神秀。”《老子》:“大制不割。”割,分也。曹辅佐对:“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徐增云:“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朱注《封禅记》:泰山东隅有日观峰,鸡鸣时见日出,长三丈。即割昏晓之义。
 
[四]张衡《南都赋》:“淯水荡其胸。”马融《广成颂》:“动荡胸臆。”《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云也。”云气弥漫飘荡,如叠浪层波,对之心胸若摇。庾肩吾诗:“层云霾峻岭。”
 
[五]曹植《冬猎篇》:“张目决眦。”决,开也。眦,目眶也。曹植诗:“归鸟赴乔林。”
 
[六]周王褒诗:“绝顶目犹晴。”沈约诗:“绝顶复孤圆。”
 
[七]《世说》:王珣曰:“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也。”

 

卢世鏯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及观《又上后园山脚》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是业升岱宗之巅,而流览无际矣,乃绝不另设专题以铺张游概,亦以望岳一首已领其要,故不必再拈也。试思他人千万语,有加于“齐鲁青未了”者乎。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

 

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