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电子层 0族电子数

周期↓ I A VIII A
(0)
1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原子序为1。氢的原子量为1.00794 u,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单原子氢(H)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化学物质,占重子总质量的75%。等离子态的氢是主序星的主要成分。氢的最常见同位素是“氕”,含1个质子,不含中子;天然氢还含极少量的同位素“氘”,含1个质子和1个中子。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
H
氢
1.008
II A III A IV A V A VI A VII A

氦 簡寫為He,其原子序為2,原子量為4.002602。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惰性單原子氣體。同時,在元素週期表上,它也是稀有氣體的第一個元素。沸點為所有元素中最低的。繼氫原子之後,氦是可觀宇宙中第二輕且含量第二高的元素,在全宇宙的質量中大約佔了24%,是其他較重雙原子分子的12倍。它的總含量和太陽或木星內的比例十分相似。這是因為和接下來三個元素比較起來,氦-4有非常高的核結合能(每個核子中)。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
He
氦
4.003





K





2
2

鋰 是一種化學元素。其中文名则来源于“Lithos”的第一个音节发音“里”,因为是金属,在左方加上部首“钅”。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
Li
锂
6.941

鈹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Be,原子序為4,屬於鹼土金屬。鈹通常在宇宙射线散裂過程中產生,是宇宙中較為稀有的元素之一。所有自然界中的鈹都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礦物,如綠柱石(海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寶石等。單質鈹呈鋼灰色,輕、硬而易碎。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
Be
铍
9.012

硼(Boron)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B,原子序数为5,是一种類金属。由於硼的產生完全來自于宇宙射線散裂而非恆星核合成反應,硼在太陽系與地殼的含量相當稀少。天然的硼主要存在于硼砂(Na2B4O7·10H2O)矿中。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
B
硼
10.81

碳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C,原子序数為6,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見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
C
碳
12.01

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是7。在自然界中氮单质最普遍的形态是氮气,这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无臭的雙原子气体分子,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而不容易发生化學反应。氮气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佔總體積的78.09%。1772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由丹尼尔·卢瑟福分離空氣後发现。氮属于氮族元素中的一种。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
N
氮
14.01

氧(IUPAC名:)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
O
氧
16.00

氟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其原子序数为9,是最轻的卤素。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有剧毒。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氟极度活泼,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都可以形成化合物。","extract_html":"

氟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其原子序数为9,是最轻的卤素。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有剧毒。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
F
氟
19.00

氖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它的原子序数是10。在標準狀態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惰性單原子氣體,其密度是空氣的三分之二。它在1898年被發現為三種空氣中就有的稀有惰性氣體之一(另外兩種是氪和氙),氖是上述三種稀有氣體中第二個被發現的,因為它亮紅的放射譜線,它馬上就被認出是一個新元素。氖這個名字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新的。氖是惰性的,且沒有任何不帶電的氖的化合物曾被發現。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
Ne
氖
20.18




L
K




8
2
3

钠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1,相对原子质量为23。鈉单质不會在地球自然界中存在,因為鈉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並與水產生劇烈反應,所以常見於化合物中,元素狀態的鈉通常以特殊物質(如石蠟、煤油)保存,以防與空氣中的水份或氧氣產生化合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
Na
钠
22.99

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一種银白色的碱土金属。與其他五個同族元素有相似的物理性質、同樣的價電子數及相似結晶體。鎂是在地球的地殼中第八豐富的元素,約佔2%的質量。鎂是宇宙含量第九豐富的元素,它是在巨大星體中由三個氦原子核加上一個碳原子核,核融合所形成,當星體爆炸成超新星時,鎂元素會逸散到宇宙中,之後可能再融入其他新的星系。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2
Mg
镁
24.31
III B IV B V B VI B VII B VIII
I B II B

铝 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硼族元素,其化学符号是Al,原子序数是13。相对密度是2.70。铝是一种较软的易延展的银白色金属。铝是地壳中第三大丰度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也是丰度最大的金属,在地球的固体表面中占约8%的质量。铝金属在化学上很活跃,因此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氧化还原环境下,一般很难找到游离态的金属铝。被发现的含铝的矿物超过270种。最主要的含铝矿石是铝土矿。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3
Al
铝
26.98

硅 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化学符号為Si,原子序數為14,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IVA族。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4
Si
硅
28.09

磷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5
P
磷
30.97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6
S
硫
32.07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7
Cl
氯
35.45

氩(Argon)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希臘語有「不活潑」的意思,由它的特性而來。它的化学符号是Ar,它的原子序数是18,在室溫下是無色無味氣體。由於原子外层充满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種惰性气体。把它放电时呈紫色。已知的氩的同位素共有14种,包括氩33至氩46。氩佔大气体积的0.93%,是地球大气中第三多的气体,也是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惰性氣體。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8
Ar
氩
39.95



M
L
K



8
8
2
4

钾 是原子序数为19的化学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9
K
钾
39.10

钙(Calcium)是一種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鈣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延展性。雖然在地殼的含量也很高,為地殼中第五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3%,因其化學活性頗高,可以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或是在空氣中便可氧化(形成緻密氧化層 ),因此在自然界多以離子狀態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沒有单质存在。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0
Ca
钙
40.08

钪(Scandium),舊譯作鉰、鏮,為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c,它的原子序数是21,是一種柔軟、銀白色的过渡性金属。常跟钆、铒等混合存在,产量很少。主要化合价为氧化态+3价。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1
Sc
钪
44.96

鈦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Ti,原子序數22,是銀白色過渡金屬,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氣)。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常用來製造火箭及太空船,因此獲美誉为“太空金属”。鈦於1791年由格雷戈爾於英國康沃爾郡發現,並由克拉普羅特用希臘神話的泰坦為其命名。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2
Ti
钛
47.88

钒(Vanadium),元素符号V,化学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23。钒音译自英语Vanadium,其词根源于日耳曼神话中古日耳曼语的女神名字Vanadis。这名字源于钒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化合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3
V
钒
50.94

铬(拉丁語:,化學符號:)是一種化學元素,原子序數為24,在VI B族元素中排行首位。鉻单质是一種銀色的金屬,質地堅硬,表面帶光澤,具有很高的熔點。它無臭、無味,同時具延展性。1797年法国药剂师和化学家路易-尼古拉·沃克兰首度自鉻鉛礦(PbCrO4)中分離出鉻,随後確認為一種化學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4
Cr
铬
52.00

锰(manganese)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n,它的原子序数是25,是一种过渡金属。锰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不会以单质出现。锰主要用作合金。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5
Mn
锰
54.94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重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6
Fe
铁
55.85

钴是化学元素,符号为Co,原子序数27,属过渡金属,铁系元素之一,具有磁性。鈷礦主要為砷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此外,放射性的鈷-60同位素可進行癌症治療。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7
Co
钴
58.93

鎳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Ni,原子序數為28。它是一種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其銀白色帶一點淡金色。鎳屬於過渡金屬,質硬,具延展性。純鎳的化學活性相當高,這種活性可以在反應表面積最大化的粉末狀態下看到,但大塊的鎳金屬與周圍的空氣反應緩慢,因為其表面已形成了一層帶保護性質的氧化物。即使如此,由於鎳與氧之間的活性夠高,所以在地球表面還是很難找到自然的金屬鎳。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8
Ni
镍
58.69

铜 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拉丁語:),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29
Cu
铜
63.55

锌(zinc)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0
Zn
锌
65.39

镓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a,原子序数是31,其位於元素週期表的第13族中,是一种貧金屬。與鋁、銦和鉈具有相似的特性。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1
Ga
镓
69.72

锗 是一种化學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e」,原子序数是32。它是一種灰白色类金属,有光澤,質硬,屬於碳族,化學性質與同族的锡與硅相近。在自然中,鍺共有5種同位素,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它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例如四乙基锗及异丁基锗烷等。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2
Ge
锗
72.59

砷,化学元素符号为As,原子序数为33。砷分布在多种矿物中,通常与硫和其它金属元素共存,也有纯的元素晶体。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在1250年首次对砷进行了记载。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但只有灰砷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用途。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3
As
砷
74.92

硒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原子序数是34,是非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4
Se
硒
78.96

溴,是一個化學元素及一種鹵素;元素符號Br,原子序35。溴分子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是有揮發性的紅棕色液體,活性介於氯與碘之間。纯溴也称溴素。溴蒸氣具有腐蝕性,并且有毒。在2007年,約有556,000公噸的溴被製造。溴与其化合物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劑、净水剂、杀虫剂、染料等等。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5
Br
溴
79.90

氪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Kr,原子序数是36,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在大气中含有痕量,可通过分馏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常用于制作荧光灯。氪正如其他惰性气体一样,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作用,已知的化合物有二氟化氪(KrF2)。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6
Kr
氪
83.80


N
M
L
K


8
18
8
2
5

銣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b,原子序数為37。銣是種質軟、呈銀白色的金屬,屬於鹼金屬,原子量為85.4678。單質銣的反應性極高,其性質與其他鹼金屬相似,例如會在空氣中快速氧化。自然出現的銣元素由兩種同位素組成:85Rb是唯一一種穩定同位素,佔72%;87Rb具微放射性,佔28%,其半衰期為490億年,超過宇宙年齡的三倍。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7
Rb
铷
85.47

锶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r,它的原子序数是38,屬於周期表的2A族,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碱土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8
Sr
锶
87.62

釔 是化學元素,符號為Y,原子序為39,是銀白色過渡金屬,化學性質與鑭系元素相近,且常歸為稀土金屬。釔在自然中並不單獨出現,而是和鑭系元素結合出現在稀土礦中。89Y是釔的唯一一種穩定同位素和自然同位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39
Y
钇
88.91

锆(Zirconium)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Zr,原子序数是40,是银白色的过渡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0
Zr
锆
91.22

鈮 是原子序為41的化學元素,曾有舊稱鈳 原在美洲使用,1949年IUPAC決定採歐洲使用的名稱。鈮是一種質軟的灰色可延展過渡金屬,一般出現在燒綠石和鈮鐵礦中。其命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尼俄伯,即坦塔洛斯之女。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1
Nb
铌
92.91

钼(Molybden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o,它的原子序数是42,是一种灰色的过渡金属。因为一開始钼矿石与铅矿石被混淆了,因此Molybdenum之名来自新拉丁语 molybdaenum,后者来自古希臘語 ,意思是铅。钼矿石在历史上被人们所熟知,但该元素的发现(即从其它金属中区分出来)是在1778年,由 卡尔·威廉·舍勒识别出来。该金属在1781年第一次被彼得·雅各·耶尔姆分离得出。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2
Mo
钼
95.94

锝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原子序數是43,化學符號是Tc。其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是原子序最小的非穩定元素。地球上現存的大部分鍀都是人工製造的,自然界中僅有極少量存在。在鈾礦中,鍀是一種自發裂變產物;在鉬礦石中,鉬經中子俘獲后可以生成鍀。鍀是一種銀灰色的金屬晶體,其化學性質介於錳和錸之間。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3
Tc
锝
(97.91)

钌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Ru,它的原子序数是44,普通话发音为liǎo(国语读音ㄌㄧㄠˇ)。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4
Ru
钌
101.1

铑(舊譯錴)符号Rh,元素之一,原子序45,只有一个穩定的同位素103Rh。由英國化學家威廉·海德·伍拉斯顿 于1803年发现,并以其一种玫瑰色的氯化合物命名,可由该化合物于王水反应而得。英文「Rhodium」的希腊语意为“玫瑰”。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5
Rh
铑
102.9

钯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Pd,原子序数46。鈀的拉丁名稱palladium是以小行星智神星來命名的,另一種以小行星來命名的元素是鈰。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6
Pd
钯
106.4

银 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拉丁語:),原子序数47,是柔软有白色光泽的过渡金属,在所有金属中导电率、导热率和反射率最高。銀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有纯净的游离态单质(自然银),与金等其他金属的合金,还有含银矿石(如辉银矿和角银矿)。大部分银都是精炼铜、金、铅和锌的副产品。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7
Ag
银
107.9

镉,是性质柔软的蓝白色有毒过渡金属,化学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是48。镉能在锌矿找到。镉和锌均可用作电池材料。镉可制作鎳鎘電池、用于塑膠製造和金屬電鍍,生产顏料、油漆、染料、印刷油墨等中某些黃色顏料、制作車胎、某些發光電子組件和核子反應爐原件。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8
Cd
镉
112.4

铟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In,原子序数是49,是柔软的银灰色金属,带有光泽。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49
In
铟
114.8

锡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Sn(拉丁语Stannum的缩写),它的原子序数是50。它是一种主族金属。纯的锡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它拥有良好的伸展性能,它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它的多种合金有防腐蚀的性能,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其它金属的防腐层。锡的主要来源是它的一种氧化物矿物锡石(SnO2),盛產於中国雲南、馬來西亞等地。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0
Sn
锡
118.7

锑(拉丁語:Stibium,化学符号为Sb,拼音:tī,注音:ㄊ一ˋ)是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51,是有金属光泽的类金属,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硫化物矿物辉锑矿(Sb2S3)中。目前已知锑化合物在古代就用作化妆品,金属锑在古代也有记载,但那时却被误认为是铅。大约17世纪时,人们知道了锑是化学元素之一。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1
Sb
锑
121.8

碲,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Te,原子序数是52,是银白色的类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2
Te
碲
127.6

碘是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I,原子序数是53。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3
I
碘
126.9

氙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Xe,原子序為54。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稀有氣體。地球大氣層中含有痕量的氙。 雖然氙的化學活性很低,但是它仍然能夠進行化學反應,例如形成六氟合鉑酸氙──首個被合成的稀有氣體化合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4
Xe
氙
131.3

O
N
M
L
K

8
18
18
8
2
6

铯 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s,原子序为55。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5
Cs
铯
132.9

钡(Barium)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56,化学符号是Ba。它是周期表中2A族的第五个元素,是一种柔软的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碱土金属。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从来没有在自然界中发现钡单质。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6
Ba
钡
137.3

镧系元素是第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15种元素的统称。镧系元素的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构型基本相同,电子逐一填充到4f轨道上。镧系元素也属于过渡元素,只是镧系元素新增加的电子大都填入了从外侧数第三个电子层(即4f电子层)中,所以镧系元素又可以称为4f系。为了区别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过渡元素,故又将镧系元素(及锕系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由于镧系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可以和锕系元素统称为f区金属。镧系元素用符号Ln表示。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7-
71
镧系
元素

铪,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Hf,它的原子序数是72,原子量178.49,属周期系ⅣB族。它是一种带光泽的银灰色的过渡金属,熔点2233℃,沸点4602℃,密度13.31克/立方厘米。致密的金属铪性质不活泼,表面形成氧化物覆盖层,在常温下很稳定,粉末状的铪容易在空气中自燃。铪吸收氢气的能力很强,最高可形成HfH2.1。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2
Hf
铪
178.5

鉭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Ta,原子序為73。其名稱「Tantalum」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坦塔洛斯。鉭是一種堅硬藍灰色的稀有過渡金屬,抗腐蝕能力極強。鉭屬於難熔金屬,常作為合金的次要成份。鉭的化學活性低,適宜代替鉑作實驗器材的材料。目前鉭的最主要應用為鉭質電容,在手提電話、DVD播放機、電子遊戲機和電腦等電子器材中都有用到。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3
Ta
钽
180.9

钨,化学符号:W(德語:),是一種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74,是非常硬、钢灰色至白色的过渡金属。含有钨的矿物有黑钨矿和白钨矿等。钨的物理特征非常强,尤其是熔点非常高,是所有非合金金属中最高的。纯钨主要用在电器和电子设备,它的许多化合物和合金也有很多其它用途(最常见的有鎢絲灯泡、X射线管以及高温合金)。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4
W
钨
183.9

錸是一種化學元素,元素符號為Re,原子序為75。錸是種銀白色的重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第6週期過渡金屬。它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含量估值為十億分之一,同時也是熔點和沸點最高的元素之一。錸是鉬和銅提煉過程的副產品。其化學性質與錳和鍀相似,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態最低可達−3,最高可達+7。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5
Re
铼
186.2

鋨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s,原子序為76。鋨金屬堅硬、易碎,呈藍白色。鋨屬於鉑系過渡金屬,是自然界中密度最高的元素,密度有22.59 g/cm3。鋨一般以痕量存在於自然中,大部份在鉑礦藏的合金當中。鋨與鉑、銥及其他鉑系元素形成的合金具有超強的耐用性和硬度,能用於製造鋼筆筆頭和電觸頭等。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6
Os
锇
190.2

銥是化學元素,符號為Ir,原子序為77,屬於鉑系過渡金屬,为質地堅硬易碎的銀白色固体。銥是所有元素中密度第二高的元素(僅次於鋨),而其耐腐蝕性是所有金屬元素中最高,在2000℃高溫下仍然能抵抗腐蝕。雖然固態銥只能受少數熔融鹽和鹵素侵蝕,但是銥粉末则相比之下較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燃燒。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7
Ir
铱
192.2

鉑(Platinum),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8
Pt
铂
195.1

金 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拉丁語:),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礦脈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9
Au
金
197.0

汞是化学元素,俗稱水银,化学符号Hg,原子序数80,是種密度大、銀白色、室温下為液態的過渡金属,為d区元素。常用來製作溫度計。在相同條件下,除了汞之外是液體的元素只有溴。銫、鎵和銣會在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下熔化。汞的凝固點是−38.83 °C,沸點是356.73 °C,汞是所有金屬元素中液態溫度範圍最小的。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0
Hg
汞
200.6

鉈 是化學元素,符號為Tl,原子序為81,是質軟的灰色貧金屬,在自然界並不以單質存在。鉈金屬外表和錫相似,但會在空氣中失去光澤。兩位化學家威廉·克魯克斯和克洛德-奧古斯特·拉米在1861年獨立發現了這一元素。他們都是在硫酸反應殘留物中發現了鉈,並運用了當時新發明的火焰光譜法對其進行了鑑定,觀測到鉈會產生明顯的綠色譜線。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1
Tl
铊
204.4

铅 為化学元素,原子序数82。铅是柔軟和展性強延性不佳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顏色為青白色,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會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於建筑、铅酸充电池、弹頭、炮弹、銲接物料、釣魚用具、漁業用具、防輻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電子焊接用的鉛錫合金。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2
Pb
铅
207.2

铋(Bismuth)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Bi,它的原子序数是83,是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3
Bi
铋
209.0

釙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Po,原子序數是84,是銀白色的金屬(有時歸為類金屬)。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4
Po
钋
(209.0)

砹 是一種放射性化學元素,符號為At,原子序為85。地球上所有的砹都是更重的元素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其同位素壽命都很短,其中最穩定的是砹-210,半衰期為8.5小時。科學家對這一元素所知甚少。砹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碘之下,其許多性質可以從碘推算出來,推算值與砹的已知性質相符。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5
At
砹
(210.0)

氡是化學元素,符號為Rn,原子序為86,屬於稀有氣體,無色、無臭、無味,具放射性,是鐳自然衰變後的間接產物,最穩定同位素為222Rn,半衰期為3.8天。在常規條件下,氡是密度最高的氣體物質之一。它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常規條件下只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氣體,其輻射可以對健康造成損害。由於其放射性很強,所以針對氡的化學研究較為困難,已知化合物也很少。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6
Rn
氡
(222.0)
P
O
N
M
L
K
8
18
32
18
8
2
7

鍅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Fr,原子序為87。鍅是電負性最低的元素之一。鈁是一種放射性極高的金屬,會衰變成砹、鐳和氡。和其他鹼金屬一樣,鈁有一顆價電子。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7
Fr
钫
(223.0)

镭(舊譯作鈤、銧)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Ra,它的原子序数是88,是一种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带有放射性,而且十分贵重,每克约100美金。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8
Ra
镭
(226.0)

锕系元素以第Ⅲ族副族元素锕为首的一系列元素,是原子序数第89元素锕到第103元素铹,共15种放射性元素,在週期表中占有一个特殊位置。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9-
103
锕系
元素

鑪(Rutherfordium)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f,原子序為104。鑪是為紀念紐西蘭物理學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而以他命名的。鑪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不出現在自然界中,但可以在實驗室內產生。其最穩定的已知同位素為267Rf,半衰期約為1.3小時。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4
Rf
𬬻(鑪)
(265.1)

𨧀(Dubnium)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Db,原子序為105。其名Dubnium源自位於俄羅斯的小鎮杜布納(Dubna),也是𨧀最早得到合成的地方。𨧀是一種人工合成元素,不出現於在自然界中,並具有放射性。其最穩定的已知同位素(𨧀-268)的半衰期約為28小時,这也是102号元素之后最长寿的同位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5
Db
𬭊(𨧀)
(268.1)

𨭎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符號為Sg,原子序為106。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6
Sg
𬭳(𨭎)
(271.1)

𨨏 是原子序為107的化學元素,符號為Bh,以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命名。𨨏是一個人工合成元素,其最穩定的同位素270Bh的半衰期大約為61秒。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7
Bh
𬭛(𨨏)
(270.1)

𨭆(Hassium)是一種人工合成元素,符號為Hs,原子序為108。它是8族中最重的元素。科學家在1984年首次觀察到𨭆元素。實驗證明,𨭆是典型的8族元素,具穩定的+8氧化態,類似於鋨。𨭆是鋨的同系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8
Hs
𬭶(𨭆)
(277.2)

䥑(Meitnerium)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Mt,原子序為109。䥑是9 (VIIIB)族最重的元素,但由於沒有足夠穩定的䥑同位素,因此未能通過化學實驗來驗證䥑的性質是否符合週期律。䥑於1982年首次合成,其最穩定同位素為278Mt,半衰期為7.6秒。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9
Mt
鿏(䥑)
(276.2)

鐽(Darmstadtium)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化學符號是Ds,原子序是110。它是10 (VIIIB)族最重的元素,属于超铀元素、超锕元素。由於還沒有足夠穩定的鐽同位素,因此未能通過化學實驗來驗證鐽的特性。鐽於1994年首次被合成,其最重也是最稳定同位素为281aDs,半衰期约为11秒。有證據顯示存在着另一個同核異構體281bDs,其半衰期為3.7分鐘。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0
Ds
𫟼(鐽)
(281.2)

錀(Roentgenium)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Rg,原子序是111。錀属于超铀元素、錒系後元素。已知最穩定的錀同位素為錀-282,其半衰期约為2.1分鐘,之后衰變成为第109号元素。第111号元素系过渡金属11族的成员,所以其化学性质预计和金、银、铜等11族金属类似,有可能會是銅紅色、銀白色或金黃色等有色彩的固體金属。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1
Rg
𬬭(錀)
(280.2)

鎶(Copernicium)是一種超重元素,化學符號是Cn,原子序是112。鎶會通过α衰变成为273Ds,半衰期最长的鎶同位素为285Cn,有29秒。位於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GSI),由西格・霍夫曼和维克托・尼诺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996年首次合成出鎶。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2
Cn
鿔(鎶)
(285.2)

鉨 是鋁族最重的元素,但由於具有放射性且衰變速度快,至今仍沒有足夠穩定的鉨同位素,因此無法驗證其特性是否與該族相符。科學家於2003年在鏌的衰變產物第一次發現鉨,再於2004年直接合成鉨。至今成功合成的鉨原子一共只有14個。其壽命最長的同位素為286Nh,半衰期約為20秒,因此可對其進行化學實驗。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3
Nh
鿭(鉨)
(284.2)

鈇 是一種化學元素。其符號為Fl,原子序為114。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4
Fl
𫓧(鈇)
(289.2)

镆 是元素週期表15 (VA)族(氮族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但是由於還沒有足夠穩定的镆同位素,因此並未能透過化學實驗來驗證其特性。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5
Mc
镆
(288.2)

鉝 是原子序為116的人造元素。正式命名前的臨時名稱為Ununhexium(Uuh),現名於2012年5月30日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批准後正式使用。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6
Lv
𫟷(鉝)
(293.2)

鿬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學元素,原子序為117。Ts在所有人工合成元素中質量第二高,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第7週期的倒數第二位置。2010年,一個美俄聯合科學團隊在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首次宣佈發現Ts。2011年的另一項實驗直接生成了Ts的其中一種子同位素,這證實了2010年實驗的一部份結果;原先的實驗在2012成功得到重現。2014年,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也宣佈成功重現該實驗。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7
Ts
鿬(缺字图片)
(294.2)

鿫(Oganesson)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Og,原子序為118。在元素週期表上,鿫位於p區,是第7週期的最後一個元素。2002年,一個俄美合作的科學家團隊在位於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首次合成鿫。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及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所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在2015年12月確認此項發現。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18
Og
鿫(缺字图片)
(294.2)
Q
P
O
N
M
L
K
8
18
32
32
18
8
2
镧系元素

镧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La,原子序数是57,属于镧系元素,为稀土金屬中最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镧在独居石矿中约占稀土总量的25%。银白色的软金属,有延展性。能与水作用。易溶于稀酸。在空气中易氧化;加热能燃烧,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在氢气中加热生成氢化物。它是稀土元素中第二个最丰富的元素,常与其他稀土元素一起存在于独居石中、氟碳锶镧矿中。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7
La
镧
138.9

铈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e,它的原子序数是58,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灰色软金属。在独居石中占稀土总量的40%以上。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8
Ce
铈
140.1

镨 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Pr,它的原子序数是59,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59
Pr
镨
140.9

钕(舊譯作釢、鋖)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Nd,原子序数是60,属于镧系元素(稀土元素)。1885年由冯·韦尔塞巴赫发现。银白色金属,较活泼,室温下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与水和酸作用放出氢。有顺磁性。存在于独居石中,由含水氯化钕经脱水后用金属钙还原,或由无水氯化钕经熔融后电解而制得。用于制造特种合金、电子仪器和光学玻璃。在制造激光器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0
Nd
钕
144.2

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Pm,原子序61,属于镧系元素与稀土元素,它所有的同位素皆带有放射性。钷在自然界极其罕见,在任意给定的时间内,地球地壳中自然产生的钷只有500-600克。在原子序82的铅以前只有两个元素没有稳定的同位素,其中一个即为钷,另一个是锝。在化学上,钷是一种镧系元素,会与其他元素形成盐类。钷会以+3氧化态形成稳定的盐,但是也有少数化合物中存在+2的钷。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1
Pm
钷
(144.9)

釤是一种化學元素,符號為Sm,原子序數為 62。钐是一种中等硬度的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它属于典型的鑭系元素,氧化態通常为+3。最常见的釤(II)的化合物有SmO(氧化釤 ),SmS,SmSe 和 SmTe。最後一個化合物在化學合成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釤沒有顯著的生物學作用,只有輕微毒性。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2
Sm
钐
150.4

銪(Europium)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Eu,原子序為63。元素以歐洲(Europe)命名。銪是一種較堅硬的銀白色金屬,在空氣和水中容易氧化。它屬於典型的鑭系元素,氧化態通常為+3,但其+2態也並不鮮見。所有氧化態為+2的銪化合物都具有輕微的還原性。銪在生物體中沒有重要的功用,和其他重金屬相比毒性較低。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3
Eu
铕
152.0

釓 符号Gd,元素之一,原子序64,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钆具有铁磁性,居里點約在室溫,即將一塊釓放入冰水中冷卻會吸附磁鐵,但回溫後釓會脫離磁鐵掉落。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4
Gd
钆
157.3

铽(Terbium)符號Tb,為鑭系元素,原子序65,是銀白色的稀土金屬,具有延展性、韌性且硬度高。铽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純元素態,但它含於許多礦物中,包括鈰矽石、矽鈹釔礦、獨居石 、磷釔礦和黑稀金礦。就像其他的鑭系元素一样,它在空气中相對穩定。铽拥有兩種晶型的同素異形體,轉化溫度為1289°C。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5
Tb
铽
158.9

鏑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Dy,原子序為66。鏑屬於稀土元素,其外觀具銀色金屬光澤。鏑在大自然中不以單質出現,而是包含在多種礦物之中,例如磷釔礦。自然形成的鏑由7種同位素組成,其中豐度最高的是164Dy。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6
Dy
镝
162.5

钬(舊譯作錵)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Ho,它的原子序数是67,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钬在常温常压下是固体。 1878年为索里特(J.L.Soret)发现;1879年又被克利夫(P.T.Cleve)发现。第一电离能6.02电子伏特。有金属光泽。与水能缓慢起作用,溶于稀酸。盐类是黄色。氧化物Ho2O2为淡绿色。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7
Ho
钬
164.9

铒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Er,它的原子序数是68,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8
Er
铒
167.3

铥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Tm,原子序數69,是一種金屬。铥是第二稀少的鑭系元素,是一種質軟、容易加工的金屬,具有明亮的銀灰色光澤,在空氣中緩慢氧化而失去光澤。銩價格昂貴且相當稀有,通常被用於在便攜式透視設備和固態激光器作為輻射源。1879年,瑞典化學家佩尔·提奥多·克勒夫從稀土元素鉺的氧化物中分離出了兩種從前未知的元素的氧化物,後來被確認分別為鈥和銩的氧化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69
Tm
铥
168.9

鐿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Yb,原子序為70。它屬於稀土元素,是鑭系金屬的最後一員,也是f區塊的最後一個元素。由於位於f區塊中,所以鐿的+2氧化態相對穩定。但和其他鑭系元素一樣,其最常見的氧化態為+3,這包括鐿的氧化物、鹵化物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溶鐿化合物會和9個水分子形成配合物,這與其他較後的鑭系元素相似。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0
Yb
镱
173.0

鎦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Lu,原子序為71。鎦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乾燥空氣中能抵抗腐蝕。鎦是最後一個鑭系元素,有時也算作第六週期首個過渡金屬,一般歸為稀土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71
Lu
镥
175.0
锕系元素

锕(錒)是一種放射性化學元素,符號為Ac,原子序為89。錒在1899年被發現,是首個得到分離的非原始核素。雖然釙、鐳和氡比錒更早被發現,但是科學家到1902年才分離出這些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錒系元素始於錒,止於鐒,一共有15種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89
Ac
锕
(227.0)

钍(釷) 是原子序数为90的元素,其元素符號為Th,屬锕系元素,具有放射性。其拉丁文名称來自北欧神话的雷神索尔(Thor)。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0
Th
钍
232.0

镤(鏷) 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Pa,原子序为91。鏷是一种银灰色、密度大的锕系元素,容易与氧、水蒸汽和无机酸反应。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1
Pa
镤
231.0

铀(鈾)(Uranium)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為U,原子序為92。每個鈾原子有92個質子和92個電子,其中6個為價電子。鈾具有微放射性,其同位素都不稳定,并以鈾-238(146個中子)和鈾-235(143個中子)最为常见。鈾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原子量第二高,仅次于钚。其密度比鉛高出大約70%,比金和鎢低。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2
U
铀
238.0

镎(錼)(Neptunium,)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Np,原子序為93。錼是首個超鈾元素,屬於錒系金屬。錼具有放射性,其最穩定的同位素237Np是核反應爐和鈈生產過程的副產品,能夠用於製造中子探測儀。由於核嬗變反應,鈾礦當中存在著微量錼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3
Np
镎
(237.1)

钚(鈽)(Plutonium,)是原子序数94、元素符號為Pu的放射性超鈾元素。它屬於錒系金屬,外表呈銀白色,接觸空氣後容易腐蝕、氧化,在表面生成無光澤的二氧化鈽。鈽有六种同素異形體和四種氧化態,易和碳、鹵素、氮、矽起化學反應。鈽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時會產生氧化物和氫化物,其體積最大可膨脹70%,屑狀的钚能自燃。它也是一种放射性毒物,会於骨髓中集中。因此操作和處理鈽有一定的危險。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4
Pu
钚
(244.1)

镅(鋂)(Americium,)是一種放射性超鈾元素,符號為Am,原子序為95。鋂屬於錒系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鑭系元素銪之下。鋂是以發現所在的美洲大陸(America)命名的。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5
Am
镅
(243.1)

锔(鋦)(Curium)是一種放射性超鈾元素,符號為Cm,原子序為96,屬於錒系元素,以研究放射性的科學家瑪莉·居禮 和其丈夫皮埃爾·居禮命名。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等人在1944年7月首次專門合成鋦元素。發現起初被列為機密,到1945年11月才公佈於世。大部分的鋦是在核反應爐中通過對鈾或鈈進行中子撞擊產生的。每噸用盡的核燃料中含有大約20克鋦。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6
Cm
锔
(247.1)

锫(鉳、錇) 是一種放射性化學元素,符號為Bk,原子序為97,屬於錒系元素和超鈾元素。位於美國加州伯克利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1949年12月發現錇元素,因此錇以伯克萊(Berkeley)命名。錇是繼鎿、鈈、鋦和鎇後第五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7
Bk
锫
(247.1)

锎(鉲) 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符號為Cf,原子序為98。鉲屬於錒系元素,是第六種人工合成的超鈾元素。鉲是產量能以肉眼可見的元素中原子量第二高的(最高的是鑀)。伯克利加州大學於1950年以α粒子(氦-4離子)撞擊鋦,首次人工合成鉲元素,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及加州大學命名的。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8
Cf
锎
(252.1)

锿(鑀) 是一種人工合成元素,符號為Es,原子序為99。鑀是第7個超鈾元素,屬於錒系元素。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99
Es
锿
(252.1)

镄(鐨)(Fermium)是一種人工合成元素,符號為Fm,原子序為100,屬於錒系元素。鐨是能夠用中子撞擊較輕元素而產生的最重元素,即是说它是最後一種能夠大量製成的元素。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仍沒有製成純鐨。鐨一共擁有19種已知的同位素,其中257Fm存留時間最長,半衰期為100.5天。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0
Fm
镄
(257.1)

钔(鍆)是一個人工合成元素,符號為Md(曾為Mv),原子序為101。鍆是錒系元素中具有放射性的超鈾金屬元素,通常的合成方式是以α衰變撞擊鑀元素。鍆(Mendelevium)以最先創建元素週期表的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命名。門捷列夫的週期表成為了分類所有化學元素的最基本的方式。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1
Md
钔
(258.1)

锘(鍩)是一种人工获得的放射性元素(1957年),它的化学符号是No,它的原子序数是102,属于锕系元素之一。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2
No
锘
(259.1)

铹(鐒)符號Lr,元素之一,原子序103,為一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在週期表中位於第7周期、3族,過渡金屬之一。其原子量約為263amu,由硼轰击锎合成,名称来自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

  • 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
103
Lr
铹
(262.1)

图解:

  碱金属
  碱土金属
  镧系元素
  锕系元素
  过渡金属
  主族金属
  类金属
  非金属
  卤素
  稀有气体
  待确认化学特性

在标准状况下,序号绿色者为气体;序号蓝色者为液体;序号黑色者为固体;序号灰色者为未知相态。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8859
  • WX:zdicwx
© 汉典